髋臼后壁骨折三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1章 实验研究 | 第10-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15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10页 |
·实验方法 | 第10-15页 |
·结果 | 第15-16页 |
·骨折的纵向位移与内固定稳定性 | 第15页 |
·内固定失效时的载荷与内固定稳定性 | 第15页 |
·轴向刚度与内固定稳定性 | 第15-16页 |
·讨论 | 第16-22页 |
·髋臼后壁骨折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髋臼后壁骨折模型的制作 | 第17页 |
·标本测量体位的选择 | 第17-19页 |
·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方式的选择 | 第19页 |
·三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比较 | 第19-20页 |
·三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比较 | 第20-21页 |
·实验的优化 | 第21-22页 |
·本实验的偏倚与不足 | 第22页 |
·结论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8页 |
第2章 综述 | 第28-44页 |
·发病率 | 第28页 |
·损伤机制 | 第28-29页 |
·放射学检查 | 第29-30页 |
·分型 | 第30页 |
·髋臼后壁骨折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治疗方法 | 第31-35页 |
·非手术治疗 | 第31-32页 |
·手术治疗 | 第32-35页 |
·并发症 | 第35-38页 |
·死亡 | 第36页 |
·感染 | 第36页 |
·坐骨神经损伤 | 第36页 |
·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 | 第36-37页 |
·创伤性关节炎 | 第37页 |
·股骨头缺血坏死 | 第37页 |
·异位骨化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附录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导师简介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5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