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

围压下砂岩基本性能参数扩展研究及应用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20页
   ·研究背景第8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7页
     ·本文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确定岩石力学参数的一般方法和研究现状第15-17页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7-18页
   ·本文的创新点及成果第18-20页
第2章 岩石力学实验第20-31页
   ·岩石力学参数测量实验介绍第20-21页
     ·岩石单轴、三轴压缩试验第20页
     ·岩石动态力学参数实验第20-21页
   ·三轴循环加载压缩实验方案第21-25页
     ·实验仪器设备第22-23页
     ·实验步骤第23-24页
     ·部分实验结果第24-25页
   ·岩石“围压-轴载”瞬时孔隙度测量实验方案第25-30页
     ·实验原理第25-27页
     ·实验设备第27-29页
     ·实验规范第29-30页
     ·实验步骤第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砂岩泊松比扩展研究第31-47页
   ·围压下的泊松比的扩展研究第31-36页
     ·不同围压下的泊松比变化规律第33-34页
     ·实验数据结果分析第34-35页
     ·岩石泊松比不稳定的原因第35-36页
     ·泊松比函数的提出第36页
   ·泊松比函数的统一表达式第36-42页
     ·30MPa下南充砂岩泊松比函数的统一表达式第36-39页
     ·30MPa下武胜砂岩泊松比函数的统一表达式第39-42页
   ·围压对泊松比函数的影响第42-46页
     ·两种砂岩在不同围压下的泊松比第42-43页
     ·围压下泊松比的比例关系第43-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砂岩弹性模量的扩展研究第47-62页
   ·弹性模量在岩石力学中的分类第47-49页
     ·模量在岩石力学中的表达第47页
     ·弹性模量的选取方法第47-49页
   ·岩样对弹性模量的影响第49-50页
     ·岩石本身的缺陷第49页
     ·取样时应力状态造成的差异第49-50页
   ·围压下弹性模量的扩展研究第50-59页
     ·围压下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第50-53页
     ·弹性模量函数的统一表达式第53-55页
     ·不同围压下的弹性模量研究第55-59页
   ·围压影响弹性模量的机理第59-61页
     ·围压对裂隙压密闭合的作用第59-60页
     ·裂纹闭合与裂纹面之间的摩擦滑移作用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砂岩孔隙度的扩展研究第62-77页
   ·孔隙度基本理论第62-66页
     ·岩石孔隙度的计算方法第62-64页
     ·孔隙度与岩石渗透率的关系第64-65页
     ·地层条件下岩石孔隙度的变化规律第65-66页
   ·提出“孔隙度-大应变”理论第66-68页
   ·“孔隙度-大应变”理论的实验验证第68-70页
   ·“孔隙度-大应变”理论各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第70-75页
     ·各应变之间的关系第71-73页
     ·不同岩石孔隙度之间的关系第73-74页
     ·初始孔隙度对最终孔隙度的影响第74-75页
     ·围压对孔隙度的影响第75页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6章 砂岩基本性能参数的应用第77-91页
   ·基本性能参数的选取第77-78页
   ·改进后D-P损伤本构模型中的参数应用第78-84页
     ·基于Weibull统计的D-P损伤本构模型第79-83页
     ·改进后的D-P损伤本构模型第83-84页
   ·基于“骨架孔隙”的损伤本构模型中的参数应用第84-90页
     ·完善后的岩石“骨架孔隙”模型和基本力学理论第85-87页
     ·基于孔隙度变化的损伤参量定义第87-88页
     ·基于孔隙度变化的损伤演化方程第88页
     ·实验检验“骨架孔隙”模型的损伤演化方程第88-90页
   ·本构损伤模型的对比第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7章 结论和展望第91-93页
   ·结论第91页
   ·展望第91-93页
致谢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震波形结构特征属性分析研究
下一篇:基于有限元计算细观力学的泥化夹层宏观峰值强度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