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水体氮素污染现状 | 第12-15页 |
·水体中氮污染的来源 | 第12-13页 |
·水体中氮污染的危害 | 第13-14页 |
·废水脱氮技术 | 第14-15页 |
·生物脱氮 | 第15-18页 |
·传统生物脱氮理论 | 第15-16页 |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 | 第16-18页 |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脱氮的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发现 | 第18-19页 |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机理及主要脱氮途径 | 第19-20页 |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的主要功能酶 | 第20-21页 |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脱氮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应用研究 | 第22-23页 |
·芽孢杆菌用于污水处理的研究 | 第23-24页 |
·芽孢杆菌的特点 | 第23页 |
·芽孢杆菌作为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 第23页 |
·芽孢杆菌作为净水微生物制剂的研究 | 第23-24页 |
·芽孢杆菌直接投加到水体的净水作用研究 | 第24页 |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4-27页 |
·课题来源 | 第24页 |
·课题提出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 第27-33页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样品来源 | 第27页 |
·培养基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富集与分离 | 第27页 |
·菌株筛选 | 第27-28页 |
·菌种鉴定 | 第28页 |
·无机氮测定方法 | 第28页 |
·实验结果 | 第28-32页 |
·菌株分离与筛选 | 第28-30页 |
·菌株SLWX_2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 第30-31页 |
·16S r 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菌株SLWX_2对不同氮源的脱氮特性研究 | 第33-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菌株来源 | 第33页 |
·培养基 | 第33-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硫酸铵为唯一氮源时菌株SLWX_2的脱氮特性 | 第34页 |
·亚硝酸钠为唯一氮源时菌株SLWX_2的脱氮特性 | 第34页 |
·硝酸钾为唯一氮源时菌株SLWX_2的脱氮特性 | 第34页 |
·多种氮源同时存在时菌株SLWX_2的脱氮特性 | 第34-35页 |
·无机氮测定方法 | 第35页 |
·实验结果 | 第35-38页 |
·硫酸铵为唯一氮源时菌株的脱氮特性 | 第35-36页 |
·亚硝酸钠为唯一氮源时菌株的脱氮特性 | 第36页 |
·硝酸钾为唯一氮源时菌株的脱氮特性 | 第36-37页 |
·多种氮源同时存在时菌株的脱氮特性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SLWX_2菌对不同氮负荷的耐受性研究 | 第40-45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菌株来源 | 第40页 |
·培养基 | 第40页 |
·对不同浓度氮负荷的耐受性 | 第40页 |
·无机氮测定方法 | 第40-41页 |
·实验结果 | 第41-43页 |
·菌株SLWX_2对不同浓度氨氮的耐受性和利用情况 | 第41-42页 |
·菌株SLWX_2对不同浓度亚硝酸氮的耐受性和利用情况 | 第42页 |
·菌株SLWX_2对不同浓度硝酸氮的耐受性和利用情况 | 第42-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环境因素对SLWX_2菌生长及脱氮的影响研究 | 第45-50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菌株来源 | 第45页 |
·培养基 | 第45页 |
·不同环境因子对菌株生长和脱氮的影响 | 第45-46页 |
·无机氮测定方法 | 第46页 |
·实验结果 | 第46-48页 |
·温度对菌株SLWX_2生长和氨氮去除的影响 | 第46页 |
·pH值对菌株SLWX_2生长和氨氮去除的影响 | 第46-47页 |
·C/N对菌株SLWX_2生长和氨氮去除的影响 | 第47-48页 |
·盐度对菌株SLWX_2生长和氨氮去除的影响 | 第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