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参数活动轮廓模型 | 第13-23页 |
·引言 | 第13页 |
·活动轮廓模型介绍 | 第13-18页 |
·内能 | 第14-16页 |
·外能 | 第16页 |
·参数活动轮廓模型演化示例 | 第16-18页 |
·snake 模型的发展 | 第18-21页 |
·对模型力的改进 | 第18-19页 |
·轮廓线的改进 | 第19-20页 |
·其他改进方式 | 第20-21页 |
·参数活动轮廓模型进行多目标分割的方法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改进的参数活动轮廓模型 | 第23-29页 |
·轮廓自缠绕问题描述 | 第23-24页 |
·研究用活动轮廓模型的改造 | 第24-27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收缩活动轮廓模型演化过程中的自缠绕的检测和处理 | 第29-37页 |
·自缠绕问题检测常用的技术 | 第29-30页 |
·自缠绕检测的原理 | 第30-31页 |
·自缠绕的处理 | 第31-35页 |
·自缠绕检测与处理实验结果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基于参数活动轮廓模型的多目标分割算法 | 第37-48页 |
·基于参数活动轮廓模型的多目标分割研究现状分析 | 第37-38页 |
·活动轮廓模型进行多目标分割的问题 | 第38-39页 |
·基于参数活动轮廓模型进行多目标分割的步骤 | 第39-41页 |
·多目标分割技术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 第41-46页 |
·参数活动轮廓模型的分裂判断和处理 | 第41-43页 |
·轮廓形状逼近分割目标与采样间隔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43-46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总结 | 第48-49页 |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