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1 概述 | 第13-31页 |
| ·脂质体 | 第13-14页 |
| ·脂质体的膜材料 | 第14-18页 |
| ·磷脂 | 第14页 |
| ·胆固醇 | 第14-15页 |
| ·植物甾醇 | 第15-17页 |
| ·植物甾醇在脂质体膜材中的应用现状 | 第17-18页 |
|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 第18-21页 |
| ·薄膜分散法-冻融法联用 | 第18-19页 |
| ·溶剂注入法-动态高压微射流法联用 | 第19-20页 |
| ·逆相蒸发法-pH梯度法联用 | 第20页 |
| ·超临界CO2法-逆相蒸发法联用 | 第20-21页 |
| ·脂质体的应用 | 第21-26页 |
| ·脂质体在医药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 ·肠胃给药脂质体 | 第21页 |
| ·透皮给药脂质体 | 第21页 |
| ·眼部给药脂质体 | 第21-22页 |
| ·肺部给药脂质体 | 第22页 |
| ·注射给药脂质体 | 第22-23页 |
| ·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 ·脂质体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 ·脂质体包埋脂类 | 第24页 |
| ·脂质体包埋抗氧化剂 | 第24-25页 |
| ·脂质体包埋蛋白质和酶 | 第25页 |
| ·脂质体包埋维生素和矿物质 | 第25-26页 |
| ·脂质体研究的新进展 | 第26-29页 |
| ·长循环脂质体 | 第26-27页 |
| ·配体靶向脂质体 | 第27页 |
| ·热敏感脂质体 | 第27-28页 |
| ·磁性脂质体 | 第28页 |
| ·pH敏感脂质体 | 第28-29页 |
| ·本课题的研究设想 | 第2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 2 逆相蒸发法构建苦杏仁苷脂质体 | 第31-50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1-32页 |
| ·实验原料与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 ·试验方法 | 第32-36页 |
| ·PBS缓冲液的配制 | 第32-33页 |
| ·苦杏仁苷脂质体的制备 | 第33页 |
|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 第33-35页 |
| ·高效液相(HPLC)色谱条件 | 第33页 |
| ·苦杏仁苷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3-34页 |
| ·超滤-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脂质体包封率 | 第34页 |
| ·空白回收率 | 第34-35页 |
| ·加样回收率 | 第35页 |
| ·动态光散射测定脂质体粒度 | 第35-36页 |
|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样品形貌 | 第36页 |
| ·影响脂质体平均粒度的因素分析 | 第36-41页 |
| ·PC与胆固醇比例对平均粒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有机相与水相比例对平均粒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 ·超声时间对平均粒度的影响 | 第38-41页 |
| ·逆向蒸发法制备苦杏仁苷脂质体的单因素实验 | 第41-43页 |
| ·pH值对包封率的影响 | 第41页 |
| ·PC与胆固醇比例对包封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有机相与水相比例对包封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 ·苦杏仁苷量对包封率的影响 | 第43页 |
| ·响应面法优化苦杏仁苷脂质体构建条件 | 第43-48页 |
| ·验证试验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3 逆相蒸发-冻融法联用制备苦杏仁苷脂质体 | 第50-61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0-51页 |
| ·实验原料与主要试剂 | 第50-51页 |
|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 ·试验方法 | 第51-52页 |
| ·PBS缓冲液的配制 | 第51-52页 |
| ·逆向蒸发-冻融法联用制备脂质体 | 第52页 |
|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 第52页 |
| ·动态光散射测定脂质体粒度 | 第52页 |
| ·逆向蒸发-冻融法构建脂质体的单因素实验 | 第52-55页 |
| ·水合体积对包封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 ·超声时间对包封率的影响 | 第53页 |
| ·冻融次数对包封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 ·苦杏仁苷量对包封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 ·逆向蒸发-冻融法构建脂质体的响应面优化实验 | 第55-60页 |
| ·验证试验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4 混合植物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代替胆固醇构建脂质体的研究 | 第61-72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1-62页 |
| ·实验原料与主要试剂 | 第61-62页 |
| ·实验仪器 | 第62页 |
| ·试验方法 | 第62-63页 |
| ·PBS缓冲液的配制 | 第62页 |
| ·脂质体的制备 | 第62页 |
|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 第62页 |
| ·动态光散射测定脂质体粒度 | 第62-63页 |
| ·多分散系数(PDI)的测定 | 第63页 |
|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样品形貌 | 第63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70页 |
| ·植物甾醇代替胆固醇对脂质体粒度大小的影响 | 第63-64页 |
| ·植物甾醇代替胆固醇对PDI的影响 | 第64-66页 |
| ·植物甾醇代替胆固醇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 ·原子力显微镜法观察植物甾醇替代胆固醇后脂质体形貌变化 | 第67-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5 混合植物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代替胆固醇对脂质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72-83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72-73页 |
| ·实验原料与主要试剂 | 第72页 |
| ·实验仪器 | 第72-73页 |
| ·试验方法 | 第73-76页 |
| ·PBS缓冲液的配制 | 第73页 |
|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 第73-74页 |
| ·HPLC色谱条件 | 第73页 |
| ·苦杏仁苷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73页 |
| ·超滤-HPLC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渗漏率 | 第73-74页 |
| ·空白回收率与加样回收率 | 第74页 |
| ·动态光散射测定脂质体粒度 | 第74页 |
|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样品形貌 | 第74-75页 |
| ·脂质体的外观评价 | 第75页 |
| ·脂质体膜氧化程度的测定 | 第75-7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6-82页 |
| ·储藏天数对脂质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76-81页 |
| ·胆固醇脂质体储藏 30d稳定性变化 | 第76-77页 |
| ·混合植物甾醇脂质体储藏 30d稳定性变化趋势 | 第77-78页 |
| ·β-谷甾醇脂质体储藏 30d稳定性变化趋势 | 第78-80页 |
| ·豆甾醇脂质体储藏 30d包封率变化趋势 | 第80-81页 |
| ·储藏天数对膜氧化程度的影响 | 第81-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主要结论 | 第83-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个人简介 | 第86页 |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