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空间遗传结构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4-24页 |
·湿地生态系统 | 第14-15页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第15-16页 |
·生物入侵 | 第16-18页 |
·遗传多样性 | 第18-20页 |
·种群遗传结构 | 第20-22页 |
·优先保护种群的确定 | 第22-23页 |
·瓶颈效应和奠基者效应 | 第23-24页 |
·研究对象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37页 |
·研究地点和样品采集 | 第27-28页 |
·微卫星的基因型分型 | 第28-30页 |
·统计分析 | 第30-37页 |
·克隆鉴别与位点分辨率分析 | 第30-31页 |
·中性标记检验 | 第31-32页 |
·哈温平衡、连锁不平衡检验和哑等位基因检验 | 第32页 |
·种群内空间遗传结构分析 | 第32-35页 |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5页 |
·瓶颈效应检验 | 第35页 |
·种群遗传分化与Mantel分析 | 第35-36页 |
·聚类分析 | 第36页 |
·种群遗传贡献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37-50页 |
·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分析结果 | 第37-42页 |
·海三棱藨草种群内密度监测结果 | 第37页 |
·种群内克隆结构与遗传多样性 | 第37-38页 |
·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 第38-42页 |
·大尺度空间遗传结构分析结果 | 第42-50页 |
·微卫星数据分析结果 | 第42-44页 |
·种群的克隆结构与遗传多样性 | 第44-45页 |
·瓶颈效应检验结果 | 第45-46页 |
·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聚类 | 第46-48页 |
·种群遗传贡献 | 第48-5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0-56页 |
·海三棱藨草的种群衰退 | 第50-51页 |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 第51-52页 |
·遗传结构的维持 | 第52-54页 |
·海三棱藨草种群恢复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1页 |
发表文章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