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江河口河道冲淤演变及其自动调整机理初步研究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3页 |
| ·科学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 ·河口动力地貌演变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分形理论在地貌学中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研究内容及关键问题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近期长江河口来水来沙变化 | 第23-27页 |
| ·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 第23页 |
| ·流域来水来沙概况 | 第23-25页 |
| ·潮位特征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近期长江河口河道冲淤分布格局 | 第27-36页 |
| ·数据资料及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 ·长江河口含沙量分布格局及变化 | 第28页 |
| ·近期长江河口河道冲淤量及分布格局 | 第28-31页 |
| ·近期河道冲淤变化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典型河道演变过程分析 | 第36-58页 |
| ·近期南支河道河势变化 | 第36-45页 |
| ·区域概况 | 第36-37页 |
| ·河道冲淤分布及变化 | 第37-38页 |
| ·南支典型河段形态演变分析 | 第38-45页 |
| ·白茆沙江心洲河道 | 第38-41页 |
| ·七丫口微弯河道 | 第41页 |
| ·南、北港分流口多汉河道 | 第41-45页 |
| ·近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及分析 | 第45-51页 |
| ·近期河口口门外海域地形变化及分析 | 第51-56页 |
| ·口外海域典型纵剖面变化 | 第51-53页 |
| ·口外海域等深线变化 | 第53-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河口典型沙群和河网分形特征分析 | 第58-73页 |
| ·涉水工程影响下的活动沙体等深面分形特征 | 第58-65页 |
| ·南、北港分流口及护滩工程简介 | 第58-59页 |
| ·分形方法及计算结果 | 第59-61页 |
| ·传统地貌分析方法结果 | 第61-63页 |
| ·分形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3-65页 |
| ·长江河口整体河网(流路)分形特征 | 第65-71页 |
| ·河网(流路)的提取方法 | 第65-67页 |
| ·河网(流路)分形计算过程 | 第67-7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六章 长江河口自动调整机理初步探讨 | 第73-78页 |
| ·南支河道 | 第73-75页 |
| ·拦门沙区域 | 第75页 |
| ·河口口外海域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 附录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