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概念的建构与探讨--以《德国民法典》第13条为参考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消费者保护发展与追求 | 第12-24页 |
第一节 历史演进中的消费者保护运动 | 第12-17页 |
一、消费者保护风潮的起源与发展 | 第13-15页 |
二、天平的失衡——保护风潮的缘由 | 第15-17页 |
第二节 消费者保护法的立法宗旨 | 第17-19页 |
第三节 以立法宗旨为坐标的制度与概念建构 | 第19-24页 |
一、立法宗旨之下的消费者权利及依据 | 第19-21页 |
二、立法宗旨之下的消费者保护制度 | 第21-23页 |
三、消费者的界定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消费者概念的建构 | 第24-32页 |
第一节 《德国民法典》中消费者概念的构建因子 | 第25-29页 |
一、自然人要素 | 第25-28页 |
二、行为目的的限制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德国立法概念因子与中国的对接 | 第29-32页 |
一、消费者限于个人 | 第29-30页 |
二、目的性限制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消费者概念的边界确定 | 第32-44页 |
第一节 继受权益人是消费者 | 第33-37页 |
一、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追求与功能 | 第34-35页 |
二、“惩罚性赔偿权”是从属利 | 第35页 |
三、继受权益人享有“惩罚性赔偿权” | 第35-37页 |
第二节 “买假”人是消费者 | 第37-40页 |
一、理论之争 | 第37-38页 |
二、“买假”的形态 | 第38页 |
三、“买假人”属于消费者的探究 | 第38-40页 |
第三节 金融消费者 | 第40-44页 |
一、获取金融产品或服务的行为类型 | 第41-42页 |
二、获取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界定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缩略语表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