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治河工程与防洪工程论文--整治建筑论文--丁坝、挑水坝论文

山区河流上下双丁坝冲刷机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0-19页
     ·丁坝水力特性的研究第11-13页
     ·丁坝紊流特性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丁坝水毁机理研究现状第14-18页
     ·丁坝群研究现状第18-19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概化模型试验设计及量测技术第21-32页
   ·水槽概化模型设计第21-27页
     ·模型设计依据第21-23页
     ·模型各项比尺的确定第23-27页
   ·清水动床冲刷试验第27-32页
     ·动床试验方案第27-31页
     ·动床试验观测内容第31-32页
第三章 上下双丁坝水毁机理分析第32-54页
   ·上下双丁坝水毁过程分析第32-44页
     ·丁坝及床面变形分析第32-40页
     ·上下双丁坝坝头处冲刷坑尺寸随时间变化过程分析第40-44页
   ·上下双丁坝不同部位的水毁机理第44-47页
     ·坝头水毁第44-45页
     ·坝身水毁第45-46页
     ·坝根水毁第46-47页
   ·上下双丁坝对水流挟沙能力的影响第47-54页
     ·不同坝长比时,水流挟沙力的对比分析第51页
     ·不同挑角时,水流挟沙力的对比分析第51-52页
     ·不同坝间距时,水流挟沙力的对比分析第52-54页
第四章 上下双丁坝坝头冲刷坑分析第54-64页
   ·丁坝坝头冲刷坑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第54-56页
     ·坝头冲刷坑的形成过程第54-55页
     ·影响冲刷坑深度的主要因素第55页
     ·冲刷坑的范围及确定方法第55-56页
   ·单丁坝坝头冲刷坑深度的计算第56-60页
   ·上下双丁坝坝头冲刷坑深度的计算第60-64页
     ·上丁坝坝头冲刷坑深度的计算第60-62页
     ·下丁坝坝头冲刷坑深度的计算第62-64页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第64-67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64-66页
   ·论文提出的创新点第66页
   ·问题与建议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库区急滩整治措施—人工复式断面水流特性研究
下一篇:隐蔽裂缝对混凝土波动传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