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10页 |
| ABSTRACT | 第10-14页 |
| 目录 | 第14-18页 |
| 1 引言 | 第18-40页 |
| ·大气气溶胶概述 | 第18-22页 |
| ·二次有机气溶胶 | 第22-30页 |
| ·SOA前体物及形成机制 | 第23-27页 |
| ·不同环境参数对SOA生成的影响 | 第27-30页 |
| ·国内外烟雾箱系统 | 第30-34页 |
| ·机动车尾气SOA有关研究概述 | 第34-37页 |
|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37-40页 |
| 2 烟雾箱实验系统组成 | 第40-52页 |
| ·烟雾箱设计与布局 | 第40-41页 |
| ·烟雾箱箱体建造 | 第41-42页 |
| ·温湿度控制 | 第42-43页 |
| ·空气净化系统 | 第43-44页 |
| ·人工模拟光源 | 第44-45页 |
| ·加样系统 | 第45页 |
| ·烟雾箱集成控制 | 第45-46页 |
| ·烟雾箱外围设备 | 第46-52页 |
| 3 烟雾箱实验系统表征 | 第52-86页 |
| ·烟雾箱温度控制 | 第52-54页 |
| ·箱体内温度均匀性 | 第53页 |
| ·反应器内温度稳定性 | 第53-54页 |
| ·稀释效应 | 第54-55页 |
| ·混合时间 | 第55-56页 |
| ·光谱分布和光强 | 第56-61页 |
| ·氙灯和黑光灯光谱分布 | 第56-58页 |
| ·氙灯和黑光灯光强 | 第58-61页 |
| ·气相物种壁损失 | 第61-67页 |
| ·O_3壁损失实验 | 第61-63页 |
| ·NO_2壁损失实验 | 第63-64页 |
| ·NO壁损失实验 | 第64-65页 |
| ·丙烯壁损失实验 | 第65-67页 |
| ·颗粒物壁损失 | 第67-70页 |
| ·反应器本底活性 | 第70-71页 |
| ·辅助机理 | 第71-78页 |
| ·GIG-CAS辅助机理确定 | 第71-73页 |
| ·GIG-CAS辅助机理评价 | 第73-78页 |
| ·标准体系测试 | 第78-84页 |
| ·propene-NO_x光照标准体系模拟 | 第78-80页 |
| ·α-Pinene和O_3暗反应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模拟 | 第80-84页 |
| ·小结 | 第84-86页 |
| 4 汽油车尾气SOA生成 | 第86-106页 |
| ·实验与计算方法 | 第86-93页 |
| ·车型和燃油 | 第86页 |
| ·烟雾箱实验 | 第86-88页 |
| ·壁效应校正 | 第88-90页 |
| ·AMS数据校正 | 第90页 |
| ·SOA有效产率 | 第90-91页 |
| ·排放因子 | 第91-92页 |
| ·OH自由基浓度计算 | 第92-9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3-104页 |
| ·尾气VOCs组成 | 第93页 |
| ·SOA生成 | 第93-96页 |
| ·SOA产率 | 第96-98页 |
| ·SOA组成 | 第98-100页 |
| ·SOA生成因子 | 第100-102页 |
| ·汽油车尾气SOA重要性 | 第102-104页 |
| ·小结 | 第104-106页 |
| 5 SO_2与汽油车尾气相互作用 | 第106-1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6-107页 |
| ·实验与计算方法 | 第107-10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20页 |
| ·SO_2对汽油车尾气SOA生成的影响 | 第108-115页 |
| ·SO_2对汽油车尾气SOA组成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 ·汽油车尾气对SO_2氧化的影响 | 第116-119页 |
| ·启示意义 | 第119-120页 |
| ·小结 | 第120-122页 |
| 6 汽油车尾气NH_3排放因子 | 第122-13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2-1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123-125页 |
| ·采样点 | 第123-124页 |
| ·污染物监测 | 第124-12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25-133页 |
| ·NH_3和NOx浓度日变化 | 第125-130页 |
| ·排放因子 | 第130-132页 |
| ·启示意义 | 第132-133页 |
| ·小结 | 第133-134页 |
| 7 NH_3对汽油车尾气颗粒物生成的影响 | 第134-14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4-1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135-1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36-141页 |
| ·NH_3对颗粒物生成和增长的影响 | 第136-139页 |
| ·NH_3对SOA生成的影响 | 第139-140页 |
| ·NH_3与老化SOA的混合 | 第140-141页 |
| ·小结 | 第141-142页 |
| 8 结论 | 第142-146页 |
| ·主要结论 | 第142-144页 |
| ·特色和创新 | 第144页 |
| ·不足之处和后续展望 | 第144-1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6-180页 |
| 附录 A | 第180-182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82-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