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动肌肉并联隔振系统建模及半主动变刚度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精密隔振技术概况 | 第8-11页 |
| ·隔振技术分类 | 第8-9页 |
| ·隔振技术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 ·主动及半主动隔振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气动肌肉概述 | 第11-14页 |
| ·发展历程及特点 | 第11-13页 |
| ·气动肌肉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2章 隔振系统建模 | 第16-32页 |
| ·隔振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 第16-18页 |
| ·隔振系统组成部分 | 第16-17页 |
| ·隔振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 ·隔振系统模型 | 第18-31页 |
| ·隔振平台动力学模型 | 第19页 |
| ·气动肌肉建模 | 第19-30页 |
| ·电气比例阀流量模型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系统特性实验分析 | 第32-42页 |
| ·系统静态刚度实验分析 | 第32-36页 |
| ·实验系统的组成部分 | 第32-33页 |
| ·静态刚度实验研究 | 第33-36页 |
| ·隔振系统中隔冲性能研究 | 第36-41页 |
| ·冲击隔离模型 | 第36-38页 |
| ·隔振系统的冲击实验分析 | 第38-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的系统仿真研究 | 第42-54页 |
| ·模糊PID主动控制算法 | 第42-47页 |
| ·PID控制原理 | 第42-43页 |
| ·模糊PID控制原理 | 第43页 |
| ·模糊化 | 第43-45页 |
| ·建立控制规则库 | 第45-46页 |
| ·反模糊化 | 第46-47页 |
| ·PID参数整定 | 第47页 |
| ·隔振系统主动控制仿真 | 第47-49页 |
| ·半主动变刚度控制策略 | 第49-50页 |
| ·隔振系统半主动变刚度控制仿真 | 第50-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5章 隔振系统半主动变刚度控制实验 | 第54-64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隔振系统实验平台 | 第54-58页 |
| ·隔振平台的构成 | 第55-56页 |
| ·软件环境 | 第56页 |
| ·数据采集卡 | 第56-57页 |
| ·电气比例阀 | 第57-58页 |
| ·隔振系统控制实验 | 第58-60页 |
| ·气动控制实验平台 | 第58-59页 |
| ·控制策略设计 | 第59-60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 ·结果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4-66页 |
|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 ·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