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1页 |
第2章 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1-15页 |
·腰椎小关节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作用 | 第11-12页 |
·腰椎小关节的神经支配及疼痛传递 | 第12页 |
·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病理生理改变 | 第12-13页 |
·小关节突源性腰痛的可能机制 | 第13-15页 |
第3章 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影像学分级与慢性腰痛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 第15-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对象选取 | 第15-16页 |
·病例筛选 | 第16页 |
·诊断性区域阻滞 | 第16-17页 |
·FJOA影像学分级 | 第17页 |
·椎间盘高度丢失(disc height narrowing,DNH)分级 | 第17-18页 |
·影像学评估的可信度 | 第18页 |
·一般情况及腰痛评估 | 第18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18页 |
·结果 | 第18-21页 |
·样本描述 | 第18-19页 |
·FJOA影像学分级与腰痛程度之间的关系 | 第19-20页 |
·腰椎重度FJOA致重度腰痛的多因素分析 | 第20-21页 |
·讨论 | 第21-24页 |
·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影像学分级与腰痛程度的关系 | 第21-22页 |
·腰椎重度FJOA致重度腰痛的多因素分析 | 第22-24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4-25页 |
·结论 | 第24页 |
·进一步工作方向 | 第24-25页 |
致谢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0页 |
附录A | 第30-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5-36页 |
综述 | 第36-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