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共有产权模式下的经济适用住房概述 | 第11-20页 |
第一节 经济适用住房共有产权模式的产生 | 第11-14页 |
一、共有产权模式的必要性 | 第11-13页 |
二、其他住房保障制度的问题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经济适用住房共有产权的内涵与法律依据 | 第14-16页 |
第三节 共有产权经济适用住房的特殊性 | 第16-20页 |
一、共有产权主体的定型化 | 第16页 |
二、共有产权客体的限定性 | 第16-17页 |
三、政府出资方式的多元化 | 第17-18页 |
四、受保障者权能的独特性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比较视野下的共有产权住房保障模式 | 第20-30页 |
第一节 域外共有产权模式实践 | 第20-24页 |
一、英国的中低收入者住房计划 | 第20-21页 |
二、美国的住房权益共享模式 | 第21-22页 |
三、澳大利亚的共有产权模式 | 第22-23页 |
四、新加坡的国家组屋模式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我国共有产权模式的探索 | 第24-26页 |
一、北京的有限产权模式 | 第24-25页 |
二、杭州经济适用住房的租售并举模式 | 第25-26页 |
三、上海的共有产权模式 | 第26页 |
第三节 共有产权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26-30页 |
一、域外实践的经验借鉴 | 第26-28页 |
二、共有产权的相对优势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共有产权模式下经济适用住房面临的问题 | 第30-39页 |
第一节 制度规范的立法问题 | 第30-34页 |
一、规范层级低、操作性差 | 第30-31页 |
二、准入与退出机制模糊 | 第31-33页 |
三、追责制度缺失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权利分配与义务承担问题 | 第34-37页 |
一、共有产权模式下的权利分配问题 | 第34-35页 |
二、共有产权模式下的义务承担问题 | 第35-37页 |
第三节 产权人的资金保障问题 | 第37-39页 |
一、受保障者贷款渠道少 | 第37页 |
二、政府资金来源不稳定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物权法视野下的经济适用住房共有产权法律关系 | 第39-45页 |
第一节 内部法律关系 | 第39-41页 |
一、内部法律关系的认定 | 第39-41页 |
二、内部法律关系的规范 | 第41页 |
第二节 外部法律关系 | 第41-45页 |
一、外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 | 第42-43页 |
二、外部法律关系中的义务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经济适用住房共有产权制度的完善 | 第45-52页 |
第一节 明确产权分配比例 | 第45-46页 |
一、产权分配比例现状 | 第45-46页 |
二、构建比例分配模式 | 第46页 |
第二节 健全产权监管机制 | 第46-50页 |
一、加强政府资产监管 | 第47-48页 |
二、加强受保障者资格监管 | 第48页 |
三、加强住房建设过程监管 | 第48-49页 |
四、加强住房销售过程监管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构建产权回购制度 | 第50-52页 |
一、产权回购制度的必要性 | 第50页 |
二、回购条件的设置安排 | 第50-51页 |
三、回购机制的制度环境 | 第51-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