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论文--世界政治思想史论文

葛兰西革命战略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绪论第9-12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9页
 (二) 选题意义第9页
 (三) 研究现状第9-11页
 (四) 论文研究方法第11页
  1. 文献研究的方法第11页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第11页
 (五) 论文的创新点第11-12页
一、葛兰西革命战略思想的提出第12-17页
 (一) 葛兰西革命战略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第12-13页
  1.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及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失败第12-13页
  2. 意大利的现实状况第13页
 (二) 第二国际革命战略思想第13-15页
  1. 经济决定论第14页
  2. 改良路线第14页
  3. 自发主义第14-15页
 (三) 列宁革命战略思想第15-17页
  1. 政治领导权第15页
  2. 无产阶级政党地位第15-16页
  3. 灌输论第16页
  4. 阶级联盟第16-17页
二、葛兰西革命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第17-25页
 (一) 夺取革命胜利的战略途径——阵地战第17-19页
  1.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革命的“阵地战”转向第17-18页
  2. 阵地战与“消极革命”第18-19页
  3. 夺取革命胜利并不排除“运动战”第19页
 (二) 革命战略实施的场所——市民社会第19-22页
  1. 不同于以往哲学家,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第19-21页
  2. 市民社会与阵地战第21-22页
 (三) 取得革命胜利的先决条件——文化领导权第22-25页
  1. 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第22-23页
  2. 知识分子的中介作用第23-24页
  3. 人民群众革命的自我意识第24页
  4. 文化领导权与阵地战第24-25页
三、葛兰西革命战略思想的影响第25-33页
 (一) 葛兰西革命战略思想的历史地位第25-28页
  1. 葛兰西革命战略思想对有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第25-27页
  2. 革命战略思想的局限性第27-28页
 (二) 葛兰西革命战略思想的现实启示第28-33页
  1. 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增强民众的认同度第28-29页
  2. 加强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领导,牢牢把握控制权第29-30页
  3. 加强有机知识分子的培养,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第30-31页
  4. 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31-33页
结语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8页
后记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论研究
下一篇:对胡绳晚年中间势力思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