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2-16页 |
·课题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多功能微孔板分析仪的相关理论和光路概述 | 第18-23页 |
·检测模块相关技术 | 第18-22页 |
·吸收光谱概念及分析法 | 第18页 |
·吸收光谱检测光路 | 第18-20页 |
·荧光概念及分析法 | 第20页 |
·荧光检测光路 | 第20-21页 |
·化学/生物发光概念及分析法 | 第21页 |
·化学/生物发光检测光路 | 第21-22页 |
·动力学分析和高通量筛选相关技术 | 第22页 |
·动力学分析 | 第22页 |
·高通量筛选 | 第22页 |
·本章小节 | 第22-23页 |
第3章 多功能微孔板分析仪总体设计 | 第23-38页 |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介绍 | 第23-24页 |
·仪器设计技术路线 | 第24页 |
·仪器设计需求分析 | 第24-26页 |
·仪器功能要求 | 第24-25页 |
·主控板的条形码扫描模块 | 第25-26页 |
·仪器性能要求 | 第26页 |
·仪器上位机操作系统和主要部件选型 | 第26-37页 |
·上位机操作系统的选择 | 第26-28页 |
·嵌入式微控制器的选择 | 第28页 |
·位置感知模块-光电开关 | 第28页 |
·吸光度检测模块 | 第28-31页 |
·荧光检测模块 | 第31-32页 |
·三大检测模块之三:化学/生物发光检测模块 | 第32-33页 |
·托盘走位之电机模块 | 第33-34页 |
·仪器的电源模块 | 第34-35页 |
·上位机运行软件平台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多功能微孔板分析仪硬件设计 | 第38-44页 |
·主控板控制模块 | 第38-43页 |
·STM32最小系统电路 | 第38-39页 |
·通信模块 | 第39-41页 |
·电机控制驱动模块 | 第41-42页 |
·条形码扫描模块 | 第42页 |
·光电开关模块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多功能微孔板分析仪软件设计 | 第44-68页 |
·软件开发语言介绍 | 第45页 |
·软件模块介绍 | 第45-65页 |
·应用层通信协议设计 | 第45-52页 |
·多功能微孔板分析仪的主控板软件设计 | 第52-58页 |
·基于WinCE 6.0 的多功能微孔板分析仪的上位机应用软件设计 | 第58-65页 |
·检测数据的SQLite数据库管理 | 第65页 |
·接口设计 | 第65-67页 |
·基于 STM32 处理器的嵌入式主控板的接口函数 | 第65-66页 |
·基于WinCE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接口函数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多功能微孔板分析仪调试与应用测试 | 第68-86页 |
·系统调试 | 第68-78页 |
·硬件调试 | 第68-69页 |
·软件调试 | 第69-74页 |
·整机联调 | 第74-75页 |
·仪器故障处理 | 第75-76页 |
·仪器内外观图 | 第76-78页 |
·系统应用测试 | 第78-85页 |
·吸收光谱检测数据 | 第78-80页 |
·荧光检测数据 | 第80-82页 |
·化学/生物发光检测数据 | 第82-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7页 |
·总结 | 第86页 |
·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附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