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庄城镇化路径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城镇化”不是“城市化” | 第13页 |
·“村庄”不等同于“农村” | 第13页 |
·“城镇化”:一个发展概念 | 第13-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乡村治理要求城镇化 | 第14-15页 |
·村民生活需要城镇化 | 第15页 |
·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架构 | 第15-16页 |
·符合村民提高生活的需求 | 第16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6-19页 |
·国外研究:经济与城镇化成正比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城镇化研究方兴未艾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19页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9-21页 |
·创新点 | 第19页 |
·研究不足 | 第19-21页 |
第2章 村庄城镇化历程 | 第21-34页 |
·中国村庄的现实六类型 | 第21-23页 |
·传统农业型村庄 | 第21页 |
·沿海发达型村庄 | 第21-22页 |
·资源丰富型村庄 | 第22页 |
·城郊近市型村庄 | 第22页 |
·偏远贫困型村庄 | 第22-23页 |
·空心老龄型村庄 | 第23页 |
·人类聚居点的历史演变 | 第23-26页 |
·不同时期人群聚居地有不同的内容 | 第24-25页 |
·人群聚居地的演变是一个递进过程 | 第25-26页 |
·中国城镇化的进程 | 第26-34页 |
·历程比较:差距很大 | 第26-28页 |
·发展现状:问题较多 | 第28-32页 |
·目标分析:量化可行 | 第32-34页 |
第3章 城镇化路径之一:“富人”和机会路径 | 第34-40页 |
·“富人”路径 | 第34-37页 |
·“富人”的内涵是关键 | 第34-35页 |
·“富人”路径存在利弊 | 第35-36页 |
·“富人”路径遭遇困境 | 第36-37页 |
·最终目的是村庄发展 | 第37页 |
·机会路径 | 第37-40页 |
·认识内涵把握机会 | 第37-38页 |
·等待机会迎接挑战 | 第38页 |
·利用机会谋求发展 | 第38-40页 |
第4章 城镇化路径之二:产业和技术路径 | 第40-45页 |
·产业路径 | 第40-42页 |
·产业是城镇化发展的条件 | 第40页 |
·村庄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 | 第40-41页 |
·生产方式是产业化的标志 | 第41页 |
·转型期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 第41-42页 |
·技术路径 | 第42-45页 |
·技术提高村庄的生产力 | 第42-43页 |
·村庄技术推广存在屏障 | 第43页 |
·技术路径发展前景广阔 | 第43-45页 |
第5章 城镇化路径之三:资源利用路径 | 第45-50页 |
·利用资源优势谋求发展 | 第45-46页 |
·村庄资源具有发展优势 | 第45-46页 |
·村庄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 第46页 |
·村庄资源利用存在挑战 | 第46-48页 |
·自然资源开发有待整改 | 第47页 |
·村庄需要人才资源补给 | 第47-48页 |
·资源是村庄建设的财富 | 第48-50页 |
·开发、利用资源很重要 | 第48-49页 |
·利用资源更要保护资源 | 第49-50页 |
第6章 城镇化路径之四:“就地”发展路径 | 第50-55页 |
·“就地”城镇化是一个过程 | 第50-51页 |
·村庄利用资源“就地”发展 | 第50页 |
·“就地”路径避免“一刀切” | 第50-51页 |
·户籍是“就地”路径的关键 | 第51-52页 |
·传统户籍制度影响城镇化 | 第51页 |
·新户籍制度将引导城镇化 | 第51-52页 |
·村庄“就地”成社区 | 第52-55页 |
·“就地”社区呈趋势 | 第53页 |
·村庄内化求新发展 | 第53-54页 |
·“村民”转变为“市民”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