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 第10-14页 |
·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2.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现状 | 第22-32页 |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22-25页 |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匮乏 | 第22-23页 |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 第23-24页 |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上不平衡 | 第24-25页 |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体制落后 | 第25页 |
·我国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传统的培养状况 | 第25-28页 |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发展 | 第28-32页 |
·中国传媒大学,成立文化产业研究院 | 第28-29页 |
·上海戏剧学院,设立创意学院 | 第29-30页 |
·云南大学,设立文化产业研究院 | 第30-32页 |
3. 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对人力资源的特殊需求 | 第32-37页 |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化特征及产业发展模式 | 第32-33页 |
·文化创意产业通过“越界”发展 | 第32页 |
·文化创意产业是综合性产业 | 第32-33页 |
·文化创意产业是科技文化化和文化科技化的高端产业 | 第33页 |
·文化创意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高度依赖 | 第33-35页 |
·文化创意产业对创意人才创意能力的要求 | 第35页 |
·文化创意产业对创意人才创意产业化能力的要求 | 第35-37页 |
4. 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与问题 | 第37-40页 |
·以专业知识分类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 第37页 |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专业能力实践和社会实践 | 第37-38页 |
·培养模式单一,忽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 第38页 |
·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 第38-40页 |
5.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与建构原则 | 第40-43页 |
·以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为基本理念 | 第40-41页 |
·重视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 | 第41-42页 |
·以产业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 第42页 |
·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 第42-43页 |
6. 构建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策略 | 第43-48页 |
·高校各相关专业资源优势重新整合,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院系 | 第43-44页 |
·设置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逐步完成文化创意产业学科合法性建设 | 第43页 |
·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合理调整课程设置 | 第43-44页 |
·改善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强化学生创意能力和创新意识 | 第44-45页 |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第44页 |
·丰富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创新课程 | 第44页 |
·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 | 第44-45页 |
·完善学生实践和实习机制,提高学生产业化能力 | 第45-46页 |
·增设产业管理与开发相关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 第45页 |
·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 第45页 |
·完善实习机制,增加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 | 第45-46页 |
·扩大重点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基地的建设,发展为产业先导 | 第46页 |
·加强和完善师资力量的专业化建设 | 第46页 |
·增加资源的投入,保障各项机制的运行 | 第46-48页 |
7.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附录: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