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立题依据 | 第11-24页 |
1 肛肠病术后疼痛的流行病学 | 第11页 |
2 肛肠病术后疼痛的病因病机研究 | 第11-14页 |
·传统医学对肛肠病术后疼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1-13页 |
·现代医学对肛肠病术后疼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3-14页 |
3 肛肠病术后镇痛方式研究 | 第14-21页 |
·中医镇痛方式研究 | 第14-19页 |
·西医镇痛方式研究 | 第19-21页 |
4 肠风散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肠风散前期研究基础 | 第21-22页 |
·肠风散组方原理 | 第22-23页 |
·肠风散制备工艺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 肠风散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 第24-29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4-26页 |
·病例选择 | 第24页 |
·诊断标准 | 第24-25页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25页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5页 |
·病例的剔除与脱落 | 第25-26页 |
·病人一般资料 | 第26页 |
2 治疗方法 | 第26-27页 |
·药品和给药方法 | 第26页 |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 第26-27页 |
3 观察方法 | 第27页 |
·主要观察内容 | 第27页 |
·安全性指标 | 第27页 |
·疗效性观察 | 第27页 |
4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7-28页 |
·术后疼痛评价标准 | 第27页 |
·临床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第27-28页 |
5 统计学处理 | 第28页 |
6 研究结果 | 第28-29页 |
·两组患者术后 24h 疼痛积分比较 | 第28页 |
·两组患者术后 72h 总疗效比较 | 第28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28-29页 |
第三部分 肠风散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药效学研究 | 第29-34页 |
1 肠风散对热板法小鼠足底痛阈的影响 | 第29-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实验结果 | 第30页 |
2 肠风散对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 第30-31页 |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页 |
·实验结果 | 第31页 |
3 肠风散对肛肠病术后疼痛模型大鼠血清IL-6和IL-10含量的影响 | 第31-34页 |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实验结果 | 第33-34页 |
第四部分 肠风散皮肤安全性研究 | 第34-40页 |
1 肠风散皮肤急性毒性研究 | 第34-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35页 |
·实验结果 | 第35页 |
2 肠风散皮肤刺激性研究 | 第35-37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实验结果 | 第36-37页 |
3 肠风散皮肤过敏性研究 | 第37-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实验结果 | 第38-40页 |
第五部分 结语 | 第40-41页 |
1 结论 | 第40页 |
2 问题与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