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人工驯养繁殖对野生动物保护的作用 | 第9-14页 |
| ·利用是导致野生动物种群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 第9-12页 |
| ·人工驯养繁殖缓解野外资源保护压力 | 第12-13页 |
| ·人工繁育利用带来的问题 | 第13-14页 |
| ·鉴定野外与人工驯养野生动物的方法综述 | 第14-19页 |
| ·遗传学鉴定方法 | 第14页 |
| ·观察和调查结合鉴定方法 | 第14-15页 |
| ·生理学鉴定方法 | 第15页 |
| ·鉴定方法的局限性 | 第15-16页 |
| ·新方法的研发思路 | 第16-17页 |
| ·水貂作为研究模型的优越性 | 第17-19页 |
| 2 基于骨骼形态学鉴定野外与人工驯养个体的研究 | 第19-30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 ·材料 | 第19-20页 |
| ·方法 | 第20-21页 |
| ·结果 | 第21-27页 |
| ·身体组成及比例 | 第21-23页 |
| ·股骨密度 | 第23-24页 |
| ·股骨量度 | 第24-27页 |
| ·讨论 | 第27-30页 |
| ·身体组成及比例的鉴别意义 | 第27-28页 |
| ·股骨密度的鉴别意义 | 第28-29页 |
| ·股骨形态量度的鉴别意义 | 第29-30页 |
| 3 基于骨骼肌生理特性鉴定野外与驯养个体的初步探讨 | 第30-42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 ·实验动物 | 第30页 |
| ·取骨骼肌 | 第30-31页 |
| ·骨骼肌DNA提取 | 第31-32页 |
| ·定性PCR反应 | 第32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32-33页 |
| ·数据分析 | 第33-34页 |
| ·结果 | 第34-39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的可靠性 | 第34-35页 |
| ·R_(mt:nu)在野外与人工饲养水貂间的差异 | 第35页 |
| ·R_(mt:nu)在骨骼肌间的变化 | 第35-37页 |
| ·R_(mt:nu)在性别间的变化 | 第37-38页 |
| ·利用R_(mt:nu)鉴定水貂来源的判别力 | 第38-39页 |
| ·讨论 | 第39-42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的扩增的可靠性 | 第39页 |
| ·R_(mt:nu)在野外与人工饲养水貂群间的差异 | 第39-40页 |
| ·R_(mt:nu)在骨骼肌间及性别间的差异 | 第40页 |
| ·利用R_(mt:nu)鉴定水貂来源的判别力 | 第40-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