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汇兑、对外金融关系论文

FDI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0-20页
  一、 FDI 对东道国碳排放存在正面影响第10-13页
   (一)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第10-11页
   (二) 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第11-12页
   (三)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相结合的研究第12-13页
  二、 FDI 对东道国碳排放存在负面影响第13-16页
   (一)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第13-14页
   (二) 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第14-16页
  三、 其他第16-19页
  四、 简评第19-20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20-21页
 第四节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第21-23页
第二章 FDI 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理论基础第23-31页
 第一节 隐含环境正效应的“波特假说”第23-25页
 第二节 内含环境效应的产业转移论第25-28页
  一、 产品生命周期论第26页
  二、 边际产业扩张论第26页
  三、 两种理论的区别与联系第26-27页
  四、 以产品生命周期论为例的环境效应分析第27-28页
   (一) 内含的环境正效应第27页
   (二) 内含的环境负效应第27-28页
 第三节 含有环境负效应的“污染避难所”假说第28-30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FDI 和碳排放在我国的演变趋势第31-50页
 第一节 FDI 在我国的演变趋势第31-41页
  一、 FDI 总体规模的演变趋势第31-33页
  二、 FDI 主要来源地投资的演变趋势第33-36页
   (一) 来源于港澳台的 FDI 的演变趋势第33-34页
   (二) 来源于美日欧的 FDI 的演变趋势第34-36页
  三、 FDI 产业分布的演变趋势第36-40页
   (一) FDI 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演变趋势第36-37页
   (二) FDI 在第二产业的行业分布演变趋势第37页
   (三) FDI 在第三产业的行业分布演变趋势第37-40页
  四、 FDI 地区分布的演变趋势第40-41页
 第二节 我国碳排放的演变趋势第41-49页
  一、 碳排放规模的演变趋势第41-46页
   (一) 碳排放的测算第41-42页
   (二) 碳排放的规模演变趋势第42-46页
  二、 碳排放的产业分布演变趋势第46-49页
   (一) 碳排放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演变趋势第46-47页
   (二) 碳排放在第二产业的分布演变趋势第47-49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FDI 对我国碳排放影响的传导途径分析第50-64页
 第一节 FDI 对我国碳排放的正面影响途径第50-58页
  一、 FDI 通过技术效应对我国碳排放产生积极影响第50-53页
   (一) 低碳行业标准第50-52页
   (二) 清洁技术第52-53页
  二、 FDI 通过行业结构优化对我国碳排放产生积极影响第53-57页
  三、 FDI 通过收入效应对我国碳排放产生积极影响第57-58页
 第二节 FDI 对我国碳排放的负面影响途径第58-62页
  一、 FDI 通过规模效应对我国碳排放产生消极影响第58-59页
  二、 FDI 通过技术效应对我国碳排放产生消极影响第59-60页
  三、 FDI 通过高碳产业转移对我国碳排放产生消极影响第60-62页
 第三节 FDI 对我国碳排放的综合影响分析第62-63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FDI 对我国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第64-79页
 第一节 FDI 影响我国人均碳排放量的实证分析第64-72页
  一、 碳模型分解第64-65页
  二、 模型和数据说明第65-66页
  三、 实证分析第66-71页
   (一)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第67-68页
   (二) 协整检验第68-70页
   (三) 误差修正模型第70-71页
  四、 结论与分析第71-72页
 第二节 FDI 影响我国能源结构碳强度和单位 GDP 能耗强度的实证分析第72-78页
  一、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第72-75页
   (一) 平稳性检验第72-73页
   (二) 协整检验第73-75页
  二、 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第75-78页
   (一) FDI 与能源结构碳强度模型分析第76-77页
   (二) FDI 与单位 GDP 能耗强度模型分析第77页
   (三) 两模型比较分析第77-78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六章 政策建议第79-88页
 第一节 进一步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第79-81页
  一、 要加大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的引资力度第80页
  二、 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制造业部门的行业结构第80-81页
  三、 引导和鼓励外商直接投资流向第三产业第81页
 第二节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以强化低碳环境管制第81-84页
  一、 修正引资指标体系第82页
  二、 建立碳税制度第82-83页
  三、 发展碳金融制度第83页
  四、 改革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机制第83-84页
 第三节 鼓励内资企业学习国外清洁技术以形成本土低碳竞争优势第84-87页
  一、 国家要为 FDI 的技术转移创造有利条件第84-85页
   (一) 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行技术转移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第84页
   (二) 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第84-85页
   (三) 对清洁低碳技术的引进实行优惠条款第85页
   (四) 加强对市场垄断的管制第85页
   (五) 建立低碳示范区第85页
   (六) 建立低碳产业集群第85页
  二、 企业要提高自身对 FDI 技术溢出的利用能力第85-87页
   (一) 将创新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第86页
   (二) 加大研发投入第86页
   (三) 提高人员素质第86-87页
   (四) 采取网络化的组织形式第87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附录第91-95页
致谢第95-96页
作者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
下一篇: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云南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