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杂填土地基桩锚支护受力特征及变形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课题的背景 | 第10页 |
| ·桩锚支护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变形特性 | 第10-11页 |
| ·桩锚支护结构计算方法 | 第11-13页 |
| ·桩锚支护结构的优点 | 第13-14页 |
| ·桩锚支护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杂填土研究 | 第16页 |
| ·杂填土概念 | 第16页 |
| ·杂填土工程性质研究 | 第16页 |
| ·杂填土支护形式的研究 | 第16-18页 |
| ·桩锚在深厚杂填土中的应用 | 第18页 |
| ·研究现状的不足之处、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8-20页 |
| ·研究现状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工程设计与监测方案实测分析 | 第20-34页 |
| ·工程概况 | 第20-21页 |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1-22页 |
| ·支护方案设计理念 | 第22-24页 |
| ·基坑支护方案 | 第24-28页 |
| ·施工技术措施 | 第28-29页 |
| ·监测内容与设备 | 第29-30页 |
| ·监测内容 | 第29页 |
| ·监测设备 | 第29-30页 |
| ·监测方法 | 第30-31页 |
| ·支护桩顶部水平(竖向)位移监测 | 第30-31页 |
| ·周边地表(道路)竖向位移监测 | 第31页 |
| ·预应力锚索内力监测 | 第31页 |
| ·监测频率 | 第31-32页 |
| ·监测预警值 | 第32页 |
| ·小结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实测数据分析 | 第34-50页 |
| ·锚索内力监测分析 | 第34-36页 |
|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分析 | 第36-39页 |
| ·基坑竖向位移监测分析 | 第39-42页 |
| ·西侧围墙水平位移监测分析 | 第42-44页 |
| ·西侧围墙竖向位移监测分析 | 第44-45页 |
| ·周边建筑物竖向位移监测分析 | 第45-48页 |
| ·周边道路竖向位移监测分析 | 第48-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FLAC3D简介 | 第50-54页 |
| ·FLAC3D的特点 | 第50页 |
| ·应用范围 | 第50页 |
| ·计算模式 | 第50页 |
| ·模拟结构形式 | 第50页 |
| ·FLAC3D计算原理及求解过程 | 第50-52页 |
| ·有限差分法 | 第51页 |
| ·运动方程 | 第51-52页 |
| ·应力、应变及不平衡力 | 第52页 |
| ·阻尼力 | 第52页 |
| ·计算循环 | 第52页 |
| ·FLAC3D优点 | 第52-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桩锚支护FLAC3D数值计算 | 第54-68页 |
| ·模型建立 | 第54-55页 |
| ·支护情况 | 第54页 |
| ·开挖模型 | 第54-55页 |
| ·参数选取 | 第55-56页 |
| ·土层参数 | 第55-56页 |
| ·锚桩参数 | 第56页 |
|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 第56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6-65页 |
| ·初始应力 | 第56-57页 |
| ·土体水平位移分析 | 第57-61页 |
| ·土体沉降分析 | 第61-62页 |
| ·锚索受力规律分析 | 第62-64页 |
| ·支护桩受力分析 | 第64-65页 |
| ·锚索支护方案分析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 ·结论 | 第68-70页 |
| ·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后记 | 第73-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