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野豌豆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野豌豆属植物研究概述 | 第10-15页 |
·野豌豆属植物概述 | 第10页 |
·野豌豆属植物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种子处理技术研究 | 第10-11页 |
·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11页 |
·植物品质特性研究 | 第11页 |
·抗逆性研究 | 第11-13页 |
·盐胁迫研究 | 第11-12页 |
·干旱胁迫研究 | 第12-13页 |
·低温胁迫研究 | 第13页 |
·适宜收获时间研究 | 第13-14页 |
·不同生育年龄的生物量变化 | 第13-14页 |
·不同生育年龄的营养含量变化 | 第14页 |
·野豌豆属栽培技术 | 第14-15页 |
·单播技术 | 第14页 |
·混播轮作技术 | 第14-15页 |
·其他方面的研究 | 第15页 |
·野豌豆开发利用 | 第15页 |
·野生蔬菜 | 第15页 |
·饲料作物 | 第15页 |
·绿肥作物 | 第15页 |
·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概述 | 第15-18页 |
·遗传多样性的含义 | 第16页 |
·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植物形态多样性研究 | 第16-17页 |
·DNA多态性研究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野豌豆属植物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研究 | 第19-33页 |
·前言 | 第1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9-21页 |
·材料来源 | 第19页 |
·方法 | 第19-20页 |
·统计分析 | 第20-21页 |
·数据标准化 | 第20-21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30页 |
·形态多样性分析 | 第21-23页 |
·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23-25页 |
·相关分析 | 第25-28页 |
·聚类分析 | 第28-29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29-30页 |
·讨论和小结 | 第30-33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0-31页 |
·相关分析 | 第31页 |
·聚类分析 | 第31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31-33页 |
第3章 野豌豆属植物ISSR标记 | 第33-41页 |
·前言 | 第3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3-34页 |
·材料来源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34页 |
·试验材料的采集和处理 | 第33-34页 |
·DNA的提取 | 第34页 |
·扩增反应 | 第34页 |
·电泳及染色 | 第34页 |
·统计分析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DNA提取的结果 | 第34-35页 |
·筛选引物 | 第35页 |
·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分析 | 第35-36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6-37页 |
·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 | 第37-38页 |
·ISSR聚类分析 | 第38-39页 |
·讨论和小结 | 第39-41页 |
·DNA提取质量 | 第39-40页 |
·遗传多样性 | 第40页 |
·ISSR与形态学聚类比较 | 第40-41页 |
第4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