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玛2异常高压特低渗油藏超前注水政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5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异常高压油藏低渗油藏研究现状第10-11页
     ·超前注水技术研究现状第11-13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3-15页
第二章 异常高压低渗油藏开发及超前注水技术机理第15-21页
   ·异常高压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第15-18页
     ·渗流机理第15-16页
     ·开发特征第16-18页
   ·超前注水技术第18-21页
     ·超前注水作用机理第19-20页
     ·超前注水技术政策第20-21页
第三章 玛2井区乌尔禾组油藏地质特征第21-27页
   ·地质概况第21-22页
     ·储层特征第21-22页
     ·储层敏感性第22页
   ·油藏类型及油层分布第22页
   ·地应力分析第22页
   ·压力、温度系统第22-25页
     ·压力系统第22-24页
     ·温度系统第24-25页
   ·流体性质第25-26页
     ·原油性质第25页
     ·天然气性质第25-26页
     ·地层水性质第26页
   ·储量评价第26-27页
第四章 超前注水开发试验井组效果评价第27-43页
   ·超前注水阶段试验效果分析第27-34页
   ·油井投产阶段效果分析第34-39页
   ·试验区新井低产原因分析第39-43页
第五章 玛2井区乌尔禾组试验井组数值模拟模型第43-54页
   ·试验井组地质建模第43-45页
   ·试验井组数值模拟模型第45-48页
   ·储量拟合第48-49页
   ·历史拟合第49-54页
     ·压敏因子修正拟合第49-50页
     ·全区拟合第50-51页
     ·单井拟合第51-52页
     ·压力分析第52-54页
第六章 注水时机及井网适应性第54-68页
   ·合理注水时机第54-64页
     ·弹性开发第54-55页
     ·反七点井网注水开发时机第55-58页
     ·菱形反九点井网注水开发时机第58-60页
     ·矩形井网注水开发时机第60-63页
     ·小结第63-64页
   ·井网适应性分析第64-68页
     ·不同井网形式开发效果对比第64-66页
     ·超前注水后压力及含水饱和度分布第66-68页
第七章 超前注水影响因素研究第68-94页
   ·非开发影响因素分析第68-75页
     ·渗透率第68-69页
     ·启动压力梯度第69-71页
     ·原油粘度第71-72页
     ·毛管力第72-73页
     ·应力敏感性第73-74页
     ·小结第74-75页
   ·开发影响因素分析第75-80页
     ·压裂缝长度第75-76页
     ·裂缝导流能力第76-77页
     ·产液速度第77-78页
     ·注水速度第78-80页
     ·小结第80页
   ·水敏效应对开发的影响第80-94页
     ·玛2井区乌尔禾组粘土矿物含量第80页
     ·蒙脱石水敏机理第80-81页
     ·水敏实验分析第81-83页
     ·考虑水敏后水驱曲线分析第83-87页
     ·考虑水敏后产量递减新模型理论推导第87-91页
     ·数模结果第91-93页
     ·小结第93-94页
第八章 超前注水技术政策研究第94-101页
   ·压力保持水平第94页
   ·采液速度第94-96页
     ·采油强度法第94-96页
     ·类比法第96页
   ·油井最小流压第96-97页
   ·超前注水速度第97页
   ·超前注水量第97页
   ·超前注水时机第97-99页
   ·注采比第99页
   ·方案设计第99-101页
结论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合物驱微观实验图像处理方法及驱油机理研究
下一篇:裂缝性低渗油藏离散裂缝建模与注CO2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