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的产地回补制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产地回补制度概况第11-27页
 第一节 产地回补制度的法律内涵第11-16页
  一、 产地回补的概念第11-12页
  二、 产地回补制度的要素第12-15页
  三、 产地回补制度的目的和实质第15-16页
 第二节 产地回补制度的理论依据第16-20页
  一、 法学理论依据第16-17页
  二、 经济学理论依据第17-19页
  三、 社会学理论依据第19-20页
  四、 生态学理论依据第20页
 第三节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产地回补制度确立的必要性第20-27页
  一、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概况第20-21页
  二、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对新疆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1-25页
  三、 建立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产地回补法律制度的必要性第25-27页
第二章 我国资源开发产地回补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7-32页
 第一节 我国目前法律政策中有关矿产资源开发产地回补制度的规定第27-28页
 第二节 我国资源开发产地回补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一、 回补制度法律法规亟待完善第28页
  二、 产地回补的补偿主体不明确第28页
  三、 资金收取和使用漏洞亟待规范第28-29页
  四、 产地回补的统一标准有待确定第29页
 第三节 国外煤炭资源开发产地回补制度借鉴第29-32页
  一、 概述第29-30页
  二、 美国矿业税费征收情况第30-32页
第三章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产地回补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2-49页
 第一节 八钢新疆焦煤集团阜康一号井煤矿产地回补案例分析第32-38页
  一、 八钢新疆焦煤集团阜康一号井煤矿开发概况第32-36页
  二、 八钢新疆焦煤集团阜康一号井煤矿产地回补的补偿主体和受偿主体第36页
  三、 八钢新疆焦煤集团阜康一号井煤矿的产地回补方式选择第36-37页
  四、 八钢新疆焦煤集团阜康一号井煤矿产地回补实施情况第37-38页
 第二节 八钢新疆焦煤集团阜康一号井煤矿开发产地回补存在的问题第38页
 第三节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产地回补制度概况第38-44页
  一、 矿区综合治理相关政策第38-39页
  二、 矿区开发资源税费政策第39-42页
  三、 矿区开发土地补偿政策第42页
  四、 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相关政策第42-44页
 第四节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产地回补制度的法律保障不足第44-49页
  一、 立法与实施效果欠佳第44-45页
  二、 法律保障不足第45-46页
  三、 各权益主体收益分配不公平、参与制度不健全第46-47页
  四、 监督制度不健全、利益相关者参与度不足第47-49页
第四章 完善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产地回补的建议第49-59页
 第一节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产地回补制度的基本构想第49页
 第二节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产地回补制度构建原则第49-51页
  一、 破坏者及受益者付费原则第49页
  二、 明确区分“新账”与“旧账”的原则第49-50页
  三、 立足本土,区别对待原则第50页
  四、 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原则第50-51页
 第三节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产地回补制度的补偿主体与受偿主体第51-52页
  一、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产地回补制度的补偿主体第51页
  二、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产地回补制度的受偿主体第51-52页
 第四节 完善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产地回补机制的建议第52-59页
  一、 完善立法、改善实施效果第52-53页
  二、 加强法律保障第53-56页
  三、 完善产地回补的立法配套第56页
  四、 平衡各权益主体收益分配、健全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度第56-57页
  五、 增强公众产地回补意识,建立健全监督制度第57-59页
第五章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作者简介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和田玉资源开采管理中存在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新疆政府环境规制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