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次 | 第9-11页 |
| 图清单 | 第11-12页 |
| 表清单 | 第12-13页 |
| 1 绪论 | 第13-19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我国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现状 | 第13-14页 |
|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现状 | 第14页 |
| ·大气颗粒物的危害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燃煤超细微粒粒径分布研究 | 第15-16页 |
| ·燃煤颗粒物排放因子的确定 | 第16-17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7-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创新点 | 第18页 |
| ·小结 | 第18-19页 |
| 2 实验方案简介 | 第19-27页 |
| ·实验目标 | 第19页 |
| ·实验平台的组成 | 第19-22页 |
| ·实验箱 | 第20-21页 |
| ·测量源的获得 | 第21-22页 |
| ·实验仪器介绍 | 第22-26页 |
| ·快速电迁移率粒径谱仪 FMPSTM3091 | 第22-24页 |
| ·气溶胶监测仪 DustTrakTMDRX 8534 | 第24-25页 |
| ·空气品质测试仪 IAQ-Calc 7545 | 第25-26页 |
| ·微量天平 EL104 | 第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3 燃煤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27-41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颗粒统计方法 | 第27-28页 |
| ·燃煤颗粒物的演变实验 | 第28-40页 |
| ·初始数据 | 第28-30页 |
| ·总数量粒径谱和总数浓度的演变 | 第30-33页 |
| ·各模态数浓度演变 | 第33-36页 |
| ·质量粒径谱和质量浓度的演变 | 第36-39页 |
| ·平均粒径的变化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4 颗粒动态演变模型 | 第41-50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理论模型 | 第41-43页 |
| ·模型方程求解 | 第43-44页 |
| ·模型验证 | 第44-46页 |
| ·实验测量 | 第44页 |
| ·表面沉积率 | 第44页 |
| ·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 | 第44-46页 |
| ·各机理分析 | 第46-49页 |
| ·凝并 | 第46-47页 |
| ·沉积 | 第47-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5 燃煤颗粒物排放因子的计算 | 第50-54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排放因子计算 | 第50-51页 |
| ·计算结果 | 第51-52页 |
| ·更多的数据统计 | 第52-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 ·全文总结 | 第54-55页 |
|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附录 | 第60-61页 |
| 作者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