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9-20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传统农业与“石油农业”不是农业现代化的最优选择 | 第9-10页 |
·相关政策和发展理念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实施循环农业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 第11-12页 |
·实施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 第12页 |
·实施循环农业经济有利于农业走向国际化 | 第12-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循环农业的内涵和遵循的原则 | 第13-14页 |
·循环农业的内涵 | 第13页 |
·循环农业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13-14页 |
·循环农业遵循的其他原则 | 第14页 |
·国内实践及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国外发展及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9-20页 |
2 万年县农业发展概况分析 | 第20-30页 |
·万年县总耕地面积变化状况和水土流失治理情况 | 第20-21页 |
·万年县总耕地面积变化状况 | 第20页 |
·水土流失治理情况 | 第20-21页 |
·万年县农业发展概况 | 第21-28页 |
·万年县农民生活水平及社区建设 | 第21-22页 |
·万年县农业经济状况及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变化 | 第22-24页 |
·万年县农林牧渔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和物质消耗占总产值比重 | 第24-25页 |
·万年县农林牧渔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 第24页 |
·物质消耗占总产值比重 | 第24-25页 |
·万年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施用情况 | 第25-26页 |
·万年县农业机械总动力 | 第25-26页 |
·万年县化肥施用情况 | 第26页 |
·万年县种植结构变化和养殖产量变化情况 | 第26-28页 |
·万年县种植结构变化情况 | 第26-27页 |
·万年县养殖产量变化情况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30页 |
3 万年县循环农业模式及其“三流”分析 | 第30-56页 |
·万年县循环农业模式分析 | 第30-35页 |
·稻田种养结合模式(图 3.1) | 第30-31页 |
·大型种养结合模式(图 3.2) | 第31页 |
·立体种养结合模式(图 3.3) | 第31-32页 |
·庭院经济模式(图 3.4) | 第32-33页 |
·以种植业为主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 第33-35页 |
·作物间作模式 | 第33-34页 |
·作物套种模式 | 第34页 |
·作物混作模式 | 第34页 |
·作物轮作模式 | 第34-35页 |
·秸秆还田模式 | 第35页 |
·万年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中各生态子系统及复合生态系统间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分析 | 第35-56页 |
·种养殖业物质投入—产出和农牧产品的能量参数及单价计算 | 第35-40页 |
·种植业单位面积生产物质的投入—产出 | 第36-37页 |
·农产品的能量参数和单价 | 第37-38页 |
·单位养殖量的投入—产出 | 第38-39页 |
·畜牧产品的能量参数及其单价 | 第39-40页 |
·万年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中各生态子系统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分析 | 第40-51页 |
·稻谷种植子系统“三流”流分析 | 第40-42页 |
·胡萝卜种植子系统“三流”流分析 | 第42-44页 |
·葡萄种植子系统“三流”流分析 | 第44-46页 |
·养猪子系统“三流”流分析 | 第46-49页 |
·养鱼子系统“三流”分析 | 第49-51页 |
·小结 | 第51页 |
·沼气生产子系统价值投入产出分析 | 第51-52页 |
·复合生态系统的价值流分析 | 第52-56页 |
·猪沼稻复合生态系统价值流分析 | 第52-53页 |
·猪沼菜复合生态系统价值流分析 | 第53-54页 |
·猪沼果复合生态系统价值流分析 | 第54页 |
·猪沼鱼复合生态系统价值流分析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4 万年县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66页 |
·样本描述与分析 | 第56-59页 |
·户主特征描述与分析 | 第56-59页 |
·受访者自身的特征描述与分析 | 第56-57页 |
·受访者家庭特征描述与分析 | 第57-59页 |
·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65页 |
·农户对农业相关信息的关注结果和了解渠道 | 第59-60页 |
·农户对循环农业的了解情况及农业技术讲座推广情况 | 第60-62页 |
·农户对循环农业发展好处的认知情况 | 第62-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页 |
·建议 | 第66-68页 |
·增加植树造林面积,加大万年县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 第66-67页 |
·加强居民社区建设 | 第67页 |
·降低农业物质消耗占总产值的比重 | 第67页 |
·加强循环农业模式的构建和推广,增强循环农业模式的技术建设 | 第67页 |
·提高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度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1:江西省万年县循环农业发展情况调研问卷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