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CONTENTS | 第11-15页 |
| 图表目录 | 第15-19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19-23页 |
| 1 绪论 | 第23-52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页 |
| ·构件计算长度的确定 | 第23-32页 |
| ·轴心受压构件非线性稳定研究 | 第32-34页 |
| ·偏心受压构件二阶效应分析 | 第34-49页 |
| ·二阶效应的基本问题 | 第34-38页 |
| ·忽略二阶效应的准则 | 第38-41页 |
| ·二阶效应计算方法 | 第41-46页 |
| ·等效弯矩系数 | 第46-49页 |
|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 | 第49-50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50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50-52页 |
| 2 钢筋混凝土构件计算长度 | 第52-62页 |
| ·引言 | 第52-53页 |
| ·构件计算长度的确定方法 | 第53-59页 |
| ·独立构件计算长度 | 第53页 |
| ·一般端部约束条件下构件的计算长度系数 | 第53-56页 |
| ·上端无侧移构件的计算长度系数 | 第56页 |
| ·下端固定、上端无转动约束构件的计算长度系数 | 第56-59页 |
| ·计算实例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3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非线性稳定性 | 第62-73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素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分析 | 第62-68页 |
| ·基本公式 | 第62-65页 |
| ·纵向弯曲系数的确定 | 第65-67页 |
| ·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 第67-68页 |
|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分析 | 第68-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4 无侧移钢筋混凝土柱的荷载-变形特性及非线性二阶效应 | 第73-98页 |
| ·引言 | 第73-74页 |
| ·变形协调方程 | 第74-78页 |
| ·全过程分析方法及步骤 | 第78-81页 |
| ·材料性能 | 第78-79页 |
| ·微段截面力平衡 | 第79-80页 |
| ·分析步骤 | 第80-81页 |
| ·偏心受压构件荷载-变形曲线 | 第81-84页 |
| ·柱尺寸及材料特性 | 第81页 |
| ·不同偏心距时的变形曲线 | 第81页 |
| ·不同长细比时的变形曲线 | 第81-84页 |
| ·轴力N-弯矩M相关曲线 | 第84页 |
| ·等弯矩和不等弯矩构件的二阶效应计算 | 第84-96页 |
| ·端部弯矩相等时二阶效应计算 | 第85-92页 |
| ·端部弯矩不等时等效弯矩系数的计算 | 第92-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 5 按不同规范计算的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N-M曲线 | 第98-125页 |
| ·引言 | 第98-99页 |
| ·构件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99-106页 |
| ·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状态 | 第99页 |
| ·x_n≤h时的计算 | 第99-104页 |
·h| 第104-106页 | |
| ·x_n>t/(t-1)h时的计算 | 第106页 |
| ·构件截面N-M曲线 | 第106-109页 |
| ·二阶效应 | 第109-118页 |
| ·按我国规范方法 | 第109-110页 |
| ·按美国规范方法 | 第110-112页 |
| ·按欧洲规范方法 | 第112-118页 |
| ·不同长细比时构件的轴向承载力 | 第118-124页 |
| ·按中国规范方法 | 第118-119页 |
| ·按美国规范方法 | 第119-121页 |
| ·按欧洲规范方法 | 第121-1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 6 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内力分析 | 第125-139页 |
| ·引言 | 第125-126页 |
| ·材料非线性及构件弯矩-曲率关系 | 第126-129页 |
| ·应力-应变关系 | 第126-127页 |
| ·构件截面力平衡 | 第127-128页 |
| ·弯矩-曲率关系 | 第128-129页 |
| ·单个构件几何非线性分析 | 第129-132页 |
| ·钢筋混凝土框架非线性分析 | 第132-134页 |
| ·算例 | 第134-138页 |
| ·两层两跨框架模型 | 第134-135页 |
| ·三层三跨框架 | 第135-1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39-141页 |
| ·结论 | 第139页 |
| ·展望 | 第139-1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153页 |
| 攻读溥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53-154页 |
| 致谢 | 第154-155页 |
| 作者简介 | 第15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