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 第10-13页 |
·研究动机 | 第10-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限制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限制 | 第15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权益指数年金概述 | 第17-24页 |
第一节 权益指数年金的概念 | 第17页 |
第二节 权益指数年金发展背景与历程 | 第17-19页 |
·发展背景 | 第17-18页 |
·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权益指数年金的特点 | 第19-21页 |
第四节 EIA与定额年金、变额年金、指数型共同基金的比较分析 | 第21-24页 |
·EIA与定额年金、变额年金的比较分析 | 第21-22页 |
·EIA与指数型共同基金的比较分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权益指数年金产品定价 | 第24-43页 |
第一节 权益指数年金的指数方法 | 第24-31页 |
·总利率法 | 第24-27页 |
·年利率法 | 第27-29页 |
·混合指数法 | 第29-31页 |
第二节 权益指数年金的定价 | 第31-43页 |
·权益指数年金定价模型概述 | 第31-32页 |
·点对点定价模型 | 第32-37页 |
·年度重设法定价模型 | 第37-43页 |
第四章 权益指数年金产品风险管理 | 第43-51页 |
第一节 风险识别 | 第43-45页 |
·市场风险 | 第43页 |
·信用风险 | 第43页 |
·保险风险 | 第43-44页 |
·业务风险 | 第44页 |
·操作风险 | 第44页 |
·战略风险 | 第44页 |
·基差风险 | 第44-45页 |
·波动性风险 | 第45页 |
第二节 权益指数年金风险管理方法 | 第45-47页 |
·准备金提取 | 第45-46页 |
·风险对冲 | 第46页 |
·再保险 | 第46-47页 |
第三节 风险对冲 | 第47-51页 |
·风险对冲概述 | 第47页 |
·风险对冲模型 | 第47-51页 |
第五章 权益指数年金产品设计实例 | 第51-59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51页 |
第二节 权益指数年金产品设计实例 | 第51-59页 |
·产品形态 | 第51-52页 |
·定价假设 | 第52页 |
·定价模型 | 第52-54页 |
·产品定价和利润测试 | 第54-59页 |
第六章 我国开发权益指数年金产品的策略探讨 | 第59-63页 |
第一节 我国开发权益指数年金产品的机遇 | 第59-60页 |
·人口老龄化 | 第59页 |
·寿险产品创新 | 第59-60页 |
·资本市场改革 | 第60页 |
第二节 我国开发权益指数年金产品的挑战 | 第60-61页 |
·资本市场不发达 | 第60页 |
·风险管控跟不上 | 第60-61页 |
·监管措施不匹配 | 第61页 |
第三节 我国开发权益指数年金的建议 | 第61-63页 |
·从产品形态上,简单入手 | 第61页 |
·从监管措施上,审慎监管 | 第61-62页 |
·从开发策略上,逐步实施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