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前言 | 第9-13页 |
| 第一章 关于 Correspondances 的翻译 | 第13-25页 |
| 第一节 波德莱尔的“应和论”及其它 | 第13-16页 |
| 第二节 《应和》在我国现、当代诗坛的翻译与接受 | 第16-25页 |
| 第二章 应和理论与通感交叉接受 | 第25-40页 |
| 第一节 李金发、穆木天初步运用应和理论 | 第25-30页 |
| 第二节 戴望舒、穆旦等中国化应和理论 | 第30-35页 |
| 第三节 北岛、顾城深入运用应和理论 | 第35-40页 |
| 第三章 应和理论与现代诗学交叉接受 | 第40-53页 |
| 第一节 李金发、穆木天误用应和理论 | 第40-43页 |
| 第二节 戴望舒、穆旦等人发展应和理论 | 第43-48页 |
| 第三节 北岛、顾城超越应和理论 | 第48-53页 |
| 结语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