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堆厂房基础整浇温度应力有限元分析及测试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核电整体浇筑的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核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1页 |
|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理论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1-13页 |
|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理论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 ·解析法 | 第13页 |
| ·实用算法 | 第13页 |
| ·数值法 | 第13-14页 |
| ·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大体积混凝土的热力学基础 | 第15-19页 |
| ·瞬态热分析原理 | 第15-16页 |
| ·瞬态热应力分析原理 | 第16-18页 |
| ·耦合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核电基础整体浇筑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 第19-32页 |
| ·有限单元法及 ANSYS 程序概述 | 第19-20页 |
| ·有限单元方法 | 第19-20页 |
| ·ANSYS 程序简介 | 第20页 |
| ·本课题程序编制思路、方法及假设 | 第20-21页 |
| ·程序编制思路 | 第20-21页 |
| ·计算方法 | 第21页 |
| ·计算假设 | 第21页 |
| ·温度场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21-25页 |
| ·模型的假设 | 第21-23页 |
| ·建模方式 | 第23页 |
| ·单元选择 | 第23页 |
| ·边界条件 | 第23-24页 |
| ·计算参数 | 第24-25页 |
| ·温度场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25-30页 |
| ·温度及分析 | 第25-28页 |
| ·里表温差及分析 | 第28-29页 |
| ·降温速率及分析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核电基础整体浇筑应力应变场有限元分析 | 第32-41页 |
| ·应力场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32-34页 |
| ·模型的假设 | 第32页 |
| ·建模方式 | 第32-33页 |
| ·单元选择 | 第33页 |
| ·边界条件 | 第33页 |
| ·计算参数 | 第33-34页 |
| ·应力应变场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34-39页 |
| ·径向、环向应变 | 第34-36页 |
| ·径向、环向应力 | 第36-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五章 不同浇筑厚度对温度及温度应力影响分析 | 第41-63页 |
| ·厚度及对温度、温度应力影响介绍 | 第41-42页 |
|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42-44页 |
| ·计算初始条件 | 第44-45页 |
| ·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45-62页 |
| ·不同厚度基础温度场分析 | 第45-54页 |
| ·不同厚度基础应力场分析 | 第54-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不同滑动能力对温度应力的影响分析 | 第63-70页 |
| ·滑动层及影响介绍 | 第63-64页 |
|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64-65页 |
| ·计算初始条件 | 第65-66页 |
| ·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七章 不同养护方式对温度应力影响分析 | 第70-85页 |
| ·养护方式及影响介绍 | 第70-71页 |
|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71-72页 |
| ·计算初始条件 | 第72-74页 |
| ·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74-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 第八章 工程应用研究 | 第85-101页 |
| ·监测系统研究 | 第85-88页 |
| ·应变及测温元件 | 第85-86页 |
| ·监测仪表及采集系统 | 第86页 |
| ·测点设计 | 第86-88页 |
| ·养护指标及监控指标设计 | 第88-89页 |
| ·养护指标设计 | 第88页 |
| ·监控指标设计 | 第88-89页 |
| ·动态养护 | 第89页 |
| ·监控及吻合性分析 | 第89-97页 |
| ·温度及分析 | 第89-91页 |
| ·里表温差及分析 | 第91-92页 |
| ·降温速率及分析 | 第92-94页 |
| ·应变及分析 | 第94-97页 |
| ·吻合性分析 | 第97页 |
| ·收缩研究 | 第97-100页 |
| ·无约束监测装置研制 | 第97页 |
| ·无约束应变分析 | 第97-98页 |
| ·应用及监测成果 | 第98-100页 |
| ·应用总结 | 第100-101页 |
| 第九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01-104页 |
|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101-102页 |
| ·展望及建议 | 第102-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11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1-113页 |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