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铁矿烧结的基础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2页 |
·钢铁工业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铁矿石烧结现状 | 第14-18页 |
·烧结发展概况 | 第14页 |
·烧结能耗现状 | 第14-16页 |
·烧结烟气污染物的排放现状 | 第16-18页 |
·烧结节能减排研究现状 | 第18-27页 |
·烧结节能技术 | 第18-21页 |
·烧结污染物减排技术 | 第21-26页 |
·节能减排存在问题 | 第26-27页 |
·生物质能铁矿烧结的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生物质能资源现状 | 第27-30页 |
·生物质能烧结研究进展 | 第30页 |
·论文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烧结原料性能及试验方法 | 第32-51页 |
·原料性能 | 第32-38页 |
·铁矿石 | 第32-35页 |
·固体燃料 | 第35-37页 |
·熔剂及返矿 | 第37-38页 |
·研究方法 | 第38-51页 |
·燃料燃烧性、反应性研究 | 第38-41页 |
·燃烧前沿和传热前沿检测 | 第41-42页 |
·成矿性能研究 | 第42-45页 |
·微观结构检测 | 第45-47页 |
·烧结杯试验 | 第47-51页 |
第三章 生物质能对铁矿烧结的影响规律及机理 | 第51-72页 |
·引言 | 第51页 |
·生物质的结构特征 | 第51-52页 |
·生物质的热化学行为 | 第52-59页 |
·燃烧性 | 第52-56页 |
·反应性 | 第56-59页 |
·生物质影响烧结指标的规律 | 第59-60页 |
·生物质影响铁矿烧结的机理 | 第60-69页 |
·对燃烧前沿的影响 | 第60-61页 |
·对燃料燃烧程度的影响 | 第61-63页 |
·对燃烧带气氛的影响 | 第63-64页 |
·对料层温度的影响 | 第64-66页 |
·对烧结矿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66-69页 |
·生物质对烧结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强化生物质能铁矿烧结的研究 | 第72-98页 |
·引言 | 第72页 |
·强化生物质燃料的制备技术 | 第72-76页 |
·优化炭化工艺 | 第72-74页 |
·成型预处理 | 第74-76页 |
·生物质改性处理技术 | 第76-79页 |
·钝化处理对生物质热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76-79页 |
·生物质钝化对烧结的影响 | 第79页 |
·燃料预制粒技术 | 第79-84页 |
·燃料分布对燃烧的影响 | 第79-81页 |
·燃料分布对烧结的影响 | 第81-84页 |
·优化配矿技术 | 第84-95页 |
·优化配矿原理 | 第84-87页 |
·化学成分对熔融区成矿的影响 | 第87-90页 |
·基于低温成矿的优化配矿计算方法 | 第90-93页 |
·优化配矿强化生物质能烧结 | 第93-95页 |
·强化技术评价 | 第9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五章 基于烟气循环的生物质能烧结的研究 | 第98-119页 |
·引言 | 第98页 |
·烧结烟气特征 | 第98-100页 |
·烟气性质对生物质能烧结的影响 | 第100-110页 |
·循环烟气O_2含量对烧结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循环烟气CO_2含量对烧结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循环烟气CO含量对烧结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循环烟气H_2O(g)含量对烧结的影响 | 第106-108页 |
·循环烟气温度对烧结的影响 | 第108-110页 |
·烟气循环方式对生物质能烧结的影响 | 第110-115页 |
·对烟气性质的影响 | 第111-113页 |
·对烧结指标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对烧结矿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114页 |
·烟气循环强化生物质能烧结的机理 | 第114-115页 |
·烟气循环与生物质结合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 第115-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35-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