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特色经济 | 第18页 |
·山区特色经济 | 第18-19页 |
·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9页 |
·生态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舒尔茨的传统农业改造理论 | 第20页 |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 第20-22页 |
3. 浙江嵊州山区特色经济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及成因 | 第22-28页 |
·嵊州市山区特色经济发展的现状 | 第22-25页 |
·嵊州市山区特色经济发展的现状 | 第22-24页 |
·嵊州市山区特色经济发展的优势 | 第24-25页 |
·嵊州市山区特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山区基础设施仍然落后 | 第26页 |
·特色农业生产分散 | 第26页 |
·缺乏对农业产业化的引导 | 第26-27页 |
·生态经济观念仍需加强 | 第27页 |
·特色产品附加值还需提高 | 第27-28页 |
4. 嵊州市山区特色经济的实证研究 | 第28-33页 |
·嵊州市山区特色经济对农业的影响 | 第28-29页 |
·产业总产值 | 第28-29页 |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 第29页 |
·嵊州市山区特色经济对农村的影响 | 第29-30页 |
·嵊州市山区特色经济对农民的影响 | 第30-33页 |
·人均GDP和人均纯收入 | 第30-31页 |
·劳动力就业 | 第31-33页 |
5. 国内山区特色经济发展典型模式 | 第33-35页 |
·四川盆地山区特色经济建设 | 第33-35页 |
·四川盆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 第33页 |
·盆地山区特色经济建设的特征 | 第33-35页 |
6. 推进嵊州市山区特色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35-41页 |
·发展嵊州市山区特色经济应该坚持的原则 | 第35-37页 |
·面向市场原则 | 第35页 |
·区域比较优势原则, | 第35-36页 |
·效益最大化原则 | 第36页 |
·总量基本平衡原则 | 第36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36-37页 |
·推进嵊州市山区特色经济发展若干建议 | 第37-41页 |
·进一步完善嵊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第37页 |
·整合土地资源,建立农业产业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 第37页 |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 | 第37-38页 |
·加强教育或培训,培养新型农业人才 | 第38-39页 |
·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 | 第39页 |
·加强领导,强化政府功能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