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应用光学论文

三维变形测量系统外部基准建立与传递技术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6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外部基准建立与传递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3-14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三维变形测量系统工作原理与精度检验第16-29页
   ·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第16-18页
     ·三维变形测量系统(3D-OMS)第16-17页
     ·CCD 图像位置提取第17-18页
   ·系统中的坐标系第18-21页
     ·发射模块内部十字丝参考坐标系第19页
     ·发射模块外部基准坐标系第19页
     ·接收模块 CCD 参考坐标系第19-20页
     ·接收模块外部基准坐标系第20页
     ·主惯导基准坐标系第20页
     ·设备坐标系第20-21页
   ·三维变形测量系统精度的验证第21-28页
     ·三维变形测量系统精度验证原理第21页
     ·单方向测量精度验证第21-23页
     ·三个方向测量精度同时验证第23-26页
     ·立方镜未对齐对精度检验的影响第26-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三维变形测量系统外部基准建立技术第29-46页
   ·外部基准建立技术简介第29-31页
     ·外部基准建立的目的第29页
     ·外部基准建立的内容第29页
     ·立方镜坐标系建立方法第29-31页
     ·立方镜坐标系的修正第31页
   ·三维变形测量系统外部基准建立和标定方法第31-36页
     ·经纬仪准直测量原理第31-33页
     ·经纬仪分划板横线水平调节第33页
     ·发射模块外部基准坐标系建立与标定第33-35页
     ·接收模块外部基准坐标系建立与标定第35-36页
   ·外部基准坐标系建立及标定误差分析第36-45页
     ·经纬仪轴系误差分析第36-42页
     ·系统内部参考坐标系误差第42-44页
     ·外部基准坐标系误差第44-45页
     ·外部基准建立与标定总误差第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三维变形测量系统外部基准传递技术第46-54页
   ·外部基准传递简介第46-47页
   ·外部基准传递方法第47-50页
     ·经纬仪方位传递原理第47-48页
     ·外部基准传递方案设计第48-50页
   ·外部基准传递过程误差分析第50-53页
     ·水平参考坐标系误差第50-51页
     ·坐标系传递误差第51页
     ·经纬仪测量偏差的减小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外部基准建立与传递实验研究第54-70页
   ·实验简介第54页
   ·外部基准建立与标定实验第54-59页
     ·立方镜垂直度误差测量实验第54-55页
     ·发射模块外部基准建立与标定实验第55-56页
     ·接收模块外部基准建立与标定实验第56-59页
   ·外部基准传递实验第59-65页
     ·实验设备第59-60页
     ·实验内容和数据处理第60-65页
   ·相对变形与绝对变形测量实验第65-69页
     ·实验目的第65页
     ·实验方案第65-66页
     ·实验内容和数据处理第66-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论文工作总结第70页
   ·下一步的工作和建议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6-77页
附录 A 课题中用到的球面三角学基本原理第77-78页
附录 B 经纬仪轴系误差影响公式推导第78-82页
附录 C 模拟变形对比实验测量结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超声速流场GPU并行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腔量子电动力学的N位GHZ纠缠态的制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