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供热论文

供热系统管网输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课题研究意义第9-12页
       ·我国集中供热面积第9页
       ·各种采暖方式能量流程第9-10页
       ·管网输配节热潜力第10页
       ·管网输配节电潜力第10-11页
       ·管网输配节水潜力第11页
       ·新技术经济效益第11页
       ·新技术社会效益第11-12页
     ·集中供热管网输配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节流式(阀门调节)第12-13页
       ·有源式(水泵变频)第13-14页
       ·人为式(热计量收费)第14-16页
       ·无源式(喷射泵供热系统)第16-17页
     ·课题来源和目的第17-18页
       ·课题来源第17页
       ·课题目的(节省出一个三峡水库)第17-18页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8-20页
       ·研究内容第18页
       ·研究方法第18页
       ·创新点第18-20页
第2章 二级泵混水分布式水泵变频技术第20-28页
     ·变频器的发展、类型及应用第20-21页
       ·变频器的发展第20页
       ·变频器的基本类型第20页
       ·变频器的应用第20-21页
     ·变频调速的技术特点及特性第21页
       ·各类交流调速方式比较第21页
       ·变频器控制方式的特性比较第21页
     ·变频调速的发展趋势第21-22页
       ·变频调速的发展趋势第21-22页
       ·变频调速的国外研究状况第22页
       ·变频调速的国内研究状况第22页
     ·二级泵混水分布式水泵变频技术简介第22-23页
       ·应用范围及目的第22页
       ·系统原理第22-23页
     ·工程实例第23-28页
       ·项目简介第23页
       ·供热系统概况第23-24页
       ·能耗状况简介第24-25页
       ·存在问题分析第25页
       ·技术方案第25页
       ·节能效果第25-26页
       ·系统示意图第26页
       ·投资概算第26-28页
第3章 分布组合式可调喷射泵供热系统第28-53页
     ·喷射泵第28-29页
       ·喷射泵的结构第28页
       ·喷射泵的工作原理第28页
       ·喷射泵的优点第28-29页
       ·喷射泵的经济效益第29页
     ·供热系统阻力变化规律第29-34页
       ·传统观念第29页
       ·比摩阻第29-30页
       ·管路阻力数S第30-31页
       ·压力对供热系统的影响第31-32页
       ·温度对供热系统的影响第32-33页
       ·温差对供热系统的影响第33页
       ·供热系统阻力变化规律第33-34页
     ·供热系统水力稳定性分析第34-35页
       ·水力稳定性概念第34页
       ·水力稳定性分析第34-35页
       ·提高水力稳定性的方法第35页
       ·传统供热系统的水力稳定性第35页
     ·供热系统水力失调产生的原因第35-37页
       ·水力失调的概念第35-36页
       ·水力失调的分类第36页
       ·水力失调产生的原因第36-37页
     ·3Q平衡理论第37-40页
       ·3Q平衡理论的概念第37-38页
       ·3Q平衡理论的应用第38-40页
     ·分布组合式喷射泵供热系统技术简介第40-45页
       ·应用范围及目的第40页
       ·系统原理第40页
       ·系统特点第40-43页
       ·节电原理第43页
       ·节热原理第43-45页
     ·工程实例第45-53页
       ·项目简介第45页
       ·供热系统概况第45-46页
       ·二次管网图第46-47页
       ·原二次系统水力计算第47-48页
       ·喷射泵供热系统改造技术方案第48页
       ·喷射泵供热系统示意图第48-49页
       ·喷射泵供热系统测试分析报告第49-51页
       ·投资概算第51页
       ·节能效益分析第51-52页
       ·实际效果第52-53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本课题得出的结论第53-54页
     ·本课题的展望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7页
附录第57页
 附录A 发表论文情况第57页
 附录B 申报专利情况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坑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通州区运河核心区北区环形隧道施工监测
下一篇:政泉花园酒店楼控系统设计与节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