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两难困境下我国货币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1页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选题背景第10-11页
     ·选题意义第11-12页
   ·文献综述第12-18页
     ·国外学者对于货币政策的研究综述第12-14页
     ·国内学者对于货币政策的研究综述第14-16页
     ·金融危机下关于宽松货币政策作用的研究第16-17页
     ·两难困境下货币政策选择的研究综述第17-18页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第18-21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研究方法第19页
     ·创新点第19-21页
第二章 主要货币政策理论第21-29页
   ·古典学派第21-22页
   ·凯恩斯学派第22-24页
   ·货币主义学派第24-25页
   ·理性预期学派第25-26页
   ·新古典综合学派第26-29页
第三章 货币政策体系分析第29-40页
   ·货币政策目标第29-33页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第29-30页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第30-33页
   ·货币政策工具第33-35页
     ·存款准备金制度第33-34页
     ·再贴现政策第34-35页
     ·公开市场业务第35页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35-37页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第37-40页
第四章 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实践的借鉴第40-50页
   ·美国货币政策实践的借鉴第40-43页
     ·货币政策目标第40-41页
     ·货币政策调控规则第41-42页
     ·评价与启示第42-43页
   ·欧洲货币政策实践的借鉴第43-46页
     ·货币政策目标第43-44页
     ·货币政策两大支柱第44-46页
     ·评价与启示第46页
   ·日本货币政策实践的借鉴第46-49页
     ·全球化强化了日本央行对外部供求变化的关注第46-47页
     ·日本货币政策操作体系的变化第47-48页
     ·评价与启示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我国货币政策实践效果分析第50-68页
   ·我国货币政策实践情况简要回顾第50-57页
     ·第一阶段:1998 年-2002 年第51页
     ·第二阶段:2003 年-2007 年第51-52页
     ·第三阶段:2008 年-2009 年第52-54页
     ·第四阶段:2010 年——2012 年第54-55页
     ·第五阶段:2012 年——今第55-57页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第57-68页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模型第57-60页
     ·货币与产出和价格水平关系实证分析第60-65页
     ·货币政策动态效果实证分析第65-68页
第六章 两难困境下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第68-77页
   ·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困境第68-69页
     ·货币供应量规模膨胀第68页
     ·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增多第68页
     ·通胀风险上升第68-69页
     ·货币政策难以调控投资扩张第69页
     ·人民币升值压力第69页
   ·我国货币政策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第69-72页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导致 M2 规模膨胀第69-70页
     ·外汇占款导致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第70-71页
     ·经济主体行为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第71页
     ·虚拟经济部门“通胀”(泡沫)和实体经济部门“通缩”并存第71-72页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政策建议第72-77页
     ·协调各类经济政策第72-73页
     ·加强货币政策传导微观基础建设第73-75页
     ·提高货币政策科学性和前瞻性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1-82页
致谢第82-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定期定额投资实证研究
下一篇:天津市金融服务业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