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9页 |
三、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一) 研究问题 | 第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三) 选题的创新之处 | 第10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一) 新闻框架理论综述 | 第10-15页 |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第二章 “毒胶囊事件”报道内容分析 | 第20-40页 |
一、个案选取—2012年“毒胶囊事件” | 第20页 |
二、媒体选择—《南方都市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浪网 | 第20页 |
三、抽样时间和方法 | 第20-22页 |
(一) 抽样时间 | 第20-21页 |
(二) 抽样方法 | 第21-22页 |
四、类目建构 | 第22-24页 |
五、毒胶囊事件”报道内容分析 | 第24-40页 |
(一) “毒胶囊事件”新闻报道数量统计 | 第24页 |
(二) 《南方都市报》“毒胶囊事件”报道样本分析 | 第24-30页 |
(三)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毒胶囊事件”样本分析 | 第30-34页 |
(四) 新浪网“毒胶囊事件”报道样本分析 | 第34-40页 |
第三章 媒体报道对“毒将囊事件”的呈现 | 第40-44页 |
一、《南方都市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浪网“毒胶囊事件”报道构建的新闻框架 | 第40-43页 |
(一) 《南方都市报》构建以“责任追究”为主导的事件反思框架 | 第41页 |
(二)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构建以“政府形象”为主导的事件应对框架 | 第41-42页 |
(三) 新浪网构建以“问题披露”为主导的舆论监督框架 | 第42-43页 |
二、“毒胶囊事件”媒体报道框架的作用 | 第43-44页 |
(一) 《南方都市报》提供多角度反思事件的平台 | 第43页 |
(二)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实力求积极地舆论引导 | 第43页 |
(三) 新浪网实现媒体报道理性的互动反馈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毒胶囊事件”报道反思 | 第44-48页 |
一、“毒胶囊事件”报道内容反思 | 第44-45页 |
(一) 媒体报道预警不力 | 第44页 |
(二) 媒体报道存在误导性 | 第44页 |
(三) 媒体报道放大负面效应 | 第44-45页 |
二、媒体报道框架反思 | 第45-48页 |
(一) 消息来源选择偏向 | 第46页 |
(二) 报道体裁较为单一 | 第46页 |
(三) 报道立场以中立为主 | 第46-47页 |
(四) 以“患者”和“消费者”为主导的报道框架缺失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52页 |
一、媒体报道应加强建设性善于发布预警信息 | 第48-49页 |
二、媒体应准确定位善于使用新闻框架 | 第49页 |
三、媒体从业人员应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