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11-14页 |
1 研究对象来源 | 第11页 |
2 资料与方法 | 第11页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1页 |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及积分标准 | 第11页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1页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1页 |
3 正常健康对照组的选择标准 | 第11页 |
4 治疗方法 | 第11-13页 |
5 临床疗效判定 | 第13页 |
·临床疾病疗效的判定标准(详见附录A-3,第20页) | 第13页 |
·临床证候的疗效判定标准(详见附录A-4,第20页) | 第13页 |
6 统计学方法 | 第13页 |
7 主要试剂、设备及器材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14-20页 |
1 一般资料 | 第14-15页 |
·三组性别、年龄比较 | 第14页 |
·两组病例原发病分布比较 | 第14-15页 |
2 两组的临床总疗效比较 | 第15页 |
3 两组的临床证候疗效比较 | 第15页 |
4 两组的中医临床的主要症状疗效判定结果 | 第15-16页 |
5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 第16-18页 |
·健康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血清内脏脂肪素比较 | 第16-17页 |
·两组治疗前血尿素氮、肌酐、eGFR、血清内脏脂肪素比较 | 第17页 |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eGFR、血清内脏脂肪素比较 | 第17-18页 |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比较 | 第18页 |
6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visfatin与eGFR、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相关性分析 | 第18-19页 |
7 安全性评价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第20-26页 |
1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第20-21页 |
·对病名的认识 | 第20页 |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0-21页 |
·对中医辨证分型的认识 | 第21页 |
·对慢性肾衰竭治疗的认识 | 第21页 |
2 内脏脂肪素与慢性肾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 第21-22页 |
3 导师学术思想 | 第22-24页 |
·从肝肾论治 | 第22-23页 |
·益肾清浊汤的组方 | 第23-24页 |
4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 第24-25页 |
·临床疗效、证候疗效分析 | 第24-25页 |
·降低血尿素氮、肌酐、内脏脂肪素水平,改善肾功能 | 第25页 |
·血清visfatin与eGFR负相关,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正相关 | 第25页 |
5 问题与展望 | 第25-26页 |
结论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附录A 诊断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 | 第28-30页 |
附录B 病例报告表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文献综述 | 第32-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作者简历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