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1章 社区矫正制度概述 | 第12-21页 |
| ·社区矫正的概念 | 第12-14页 |
| ·社区的界定 | 第12-13页 |
| ·社区矫正的界定 | 第13-14页 |
| ·社区矫正的特征 | 第14-16页 |
| ·刑事制裁性 | 第14-15页 |
| ·非监禁性 | 第15页 |
| ·社会参与性 | 第15-16页 |
| ·社会福利性 | 第16页 |
| ·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 ·刑罚人道主义理论 | 第16-17页 |
| ·刑罚谦抑理论 | 第17-18页 |
| ·深化的复归理论 | 第18页 |
| ·标签理论 | 第18-19页 |
| ·恢复性司法理论 | 第19页 |
| ·行刑经济性理论 | 第19-21页 |
| 第2章 我国社区矫正的现状:以河北省为例 | 第21-26页 |
| ·河北省社区矫正的基本概况 | 第21页 |
| ·河北省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配备情况 | 第21-22页 |
| ·河北省社区矫正接收执行情况 | 第22页 |
| ·社区矫正执行措施与制度 | 第22-24页 |
| ·公众对社区矫正的认知与参与状况 | 第24页 |
| ·工作人员反应的其他情况 | 第24-26页 |
| 第3章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面临的困境 | 第26-32页 |
| ·重刑思想根深蒂固,缺少社区矫正理念的滋生土壤 | 第26-27页 |
| ·社区矫正制度立法不充分 | 第27页 |
| ·社区矫正队伍设施建设落后 | 第27-28页 |
| ·我国社区矫正经费保障不足 | 第28-29页 |
| ·社区矫正工作制度流于监控,教育、矫正及刑事执法性体现不足 | 第29页 |
| ·社区矫正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 | 第29-30页 |
| ·我国社区基础较为薄弱 | 第30-32页 |
| 第4章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2-42页 |
| ·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32-35页 |
|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 第32-33页 |
| ·修改完善现行的社区矫正的地方法规、规章 | 第33-34页 |
| ·专门的社区矫正法 | 第34页 |
| ·制定统一的刑事执行法 | 第34-35页 |
| ·辅助制度的完善 | 第35-38页 |
| ·建设社区矫正专业化队伍 | 第35-36页 |
| ·扩大我国社区矫正的经费来源,保障社区矫正的顺利进行 | 第36-37页 |
| ·完善我国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机制 | 第37-38页 |
| ·社会层面上的完善 | 第38-42页 |
| ·转变刑罚观念,构建社区矫正理念 | 第38-39页 |
| ·培养成熟社区,为社区矫正提供良好基础 | 第39-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