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镇形成与发展论文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估与发展预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3页
第一章 导论第13-38页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17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第17-33页
  (一) 城乡关系理论研究第17-21页
  (二) 中国城镇化发展研究第21-26页
  (三) 城镇化水平指标研究第26-30页
  (四) 新型城镇化研究第30-33页
 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33-35页
 四、主要内容安排第35-38页
第二章 新型城乡关系中城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第38-58页
 一、新型城乡关系中城镇化发展的现实依据第39-44页
  (一) 城镇化问题催生的现实必然性第39-41页
  (二) 城镇化政策催生的制度必然性第41-42页
  (三) 城镇化理论催生的发展必然性第42-44页
 二、新型城乡关系中城镇化发展的应有理念第44-48页
  (一)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第44-45页
  (二) 均衡发展的过程理念第45-46页
  (三) 内涵增长的质量理念第46-47页
  (四) 包容和谐的状态理念第47页
  (五) 城乡融合的目标理念第47-48页
 三、新型城乡关系中城镇化发展的具体模式第48-53页
  (一) 城乡融合模式的基本论证第49-50页
  (二) 城乡融合模式的体系内容第50-52页
  (三) 城乡融合模式的发展阶段第52-53页
 四、新型城乡关系中城镇化发展的推进机制第53-57页
  (一) 以政府引导为主线的政策机制第53-54页
  (二) 以多方参与为方式的动力机制第54-55页
  (三) 以地方实践为重点的创新机制第55-56页
  (四) 以科学体系为核心的评价机制第56-57页
 五、小结第57-58页
第三章 新型城乡关系中的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58-70页
 一、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理论依据与原则第58-62页
  (一) 理论依据第58-61页
  (二) 构建的原则第61-62页
 二、新型城乡关系中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第62-65页
 三、新型城乡关系中城镇化指标的类型一致化第65-67页
  (一) 评价指标的取值类型第65页
  (二) 评价指标类型的一致化必要性第65页
  (三) 评价指标类型的一致化方法第65-66页
  (四) 城镇化评价指标的一致化第66-67页
 四、新型城乡关系中城镇化指标的无量纲化第67-70页
  (一) 指标无量纲化及其意义第67页
  (二) 无量纲化方法第67-69页
  (三) 无量纲化方法的选择原则第69-70页
第四章 河南省新型城乡关系中的城镇化进程综合评价第70-109页
 一、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第70-73页
  (一) 主成分综合指标的计算原理第70-71页
  (二) 方差贡献率和载荷度第71-73页
 二、数据的选择与处理第73-76页
  (一) 研究区域的确定第73-74页
  (二) 研究时间的确定第74-75页
  (三) 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的无量纲化第75-76页
 三、城镇化进程的测算第76-94页
 四、测算结果分析第94-109页
  (一) 总体特征分析第94-95页
  (二) 城镇化贡献度分析第95-109页
第五章 河南省新型城乡关系中的城镇化进程差异性分析第109-113页
 一、方差分析法的基本思想第109-110页
 二、数据的选取与处理第110页
 三、方差分析第110-113页
  (一) 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第110-111页
  (二) 基本假设和结果分析第111-113页
第六章 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中的河南省城镇化发展预测分析第113-117页
 一、定量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第113-115页
  (一) 移动平均法第113页
  (二) 趋势外推预测法第113-115页
 二、数据的选取与处理第115页
 三、城镇化进程的预测分析第115-117页
第七章 结语第117-122页
 一、案例分析的结论第117-118页
 二、理论上的总结第118-120页
 三、政策层面的建议第120-122页
附表第122-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73页
致谢第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北长江经济带小城市发展研究
下一篇:华中地区猪源与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