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城市大气气溶胶污染过程的微脉冲激光雷达观测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引言第10-17页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5页
     ·城市大气气溶胶污染研究进展第11-13页
     ·激光雷达技术在气溶胶研究中的运用发展第13-15页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5页
     ·技术路线第15-17页
2 微脉冲激光雷达研究方法第17-26页
   ·探测资料来源第17-21页
     ·MPL 仪器组成及参数第17-18页
     ·MPL 探测原理第18-21页
   ·气溶胶参数反演方法第21-26页
     ·大气边界层高度第21-22页
     ·气溶胶垂直消光系数第22-23页
     ·线性退偏振比第23-24页
     ·气溶胶光学厚度第24-26页
3 微脉冲激光雷达探测数据验证第26-37页
   ·激光云高仪与边界层验证第26-30页
     ·对比依据第26-27页
     ·反演结果对比第27-30页
   ·微波辐射计与气溶胶垂直光学特性参数验证第30-33页
     ·对比依据第30-31页
     ·反演结果对比第31-33页
   ·地面颗粒物实测浓度与气溶胶垂向消光系数验证第33-36页
     ·对比依据第33-34页
     ·反演结果对比第34-36页
   ·小结第36-37页
4 城市典型气溶胶污染过程的微脉冲激光雷达探测分析第37-59页
   ·研究期间大气气溶胶污染背景统计第37-43页
     ·研究期间气溶胶污染天气统计特征第38-40页
     ·研究期间空气质量统计特征第40-43页
   ·沙尘气溶胶污染过程分析第43-48页
     ·沙尘期间气象特征和大气边界层探测第44-46页
     ·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分析第46-47页
     ·污染成因分析第47-48页
   ·灰霾气溶胶污染过程分析第48-56页
     ·气象要素和地面颗粒物污染变化情况第49-50页
     ·大气边界层结构变化第50-51页
     ·灰霾气溶胶垂直分布特性第51-53页
     ·污染成因分析第53-56页
   ·小结第56-59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9-62页
   ·主要结论第59-60页
   ·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发表论文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RF模式的济南地区大气边界层特征模拟研究
下一篇: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可持续性评估--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