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移动银行使用意愿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消费者一致性的融合视角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目录第9-11页
图目录第11-12页
表目录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3-14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一、研究目的第14页
  二、理论意义第14-15页
  三、现实意义第15页
 第三节 研究框架第15-17页
  一、研究方法第15页
  二、研究内容第15-16页
  三、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四节 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8-31页
 第一节 消费者接受行为相关理论第18-24页
  一、技术接受模型第18-20页
  二、价值接受模型第20-21页
  三、计划行为理论第21-22页
  四、分解式计划行为理论第22-24页
 第二节 自我一致性和功能一致性第24-28页
  一、自我一致性第24-26页
  二、功能一致性第26-28页
 第三节 消费者信任相关研究第28-29页
 第四节 文献评述第29-31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31-44页
 第一节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第31-35页
  一、概念模型的构建第31-32页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第32-35页
 第二节 变量定义和测量第35-40页
  一、变量的定义第35-36页
  二、变量的测量第36-40页
 第三节 数据收集第40页
 第四节 数据分析方法第40-44页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1页
  二、信度分析第41页
  三、效度分析第41-42页
  四、相关分析第42页
  五、方差分析第42页
  六、回归分析第42页
  七、路径分析第42-44页
第四章 数据统计分析第44-63页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4页
 第二节 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第44-48页
  一、信度分析第44-45页
  二、效度分析第45-48页
 第三节 相关分析第48-50页
 第四节 方差分析第50-53页
  一、性别对各研究变量的T检验第50-52页
  二、使用经验对各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第52-53页
 第五节 回归分析第53-56页
  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第53-54页
  二、主观规范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第54页
  三、感知行为控制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第54-55页
  四、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第55-56页
 第六节 路径分析第56-63页
  一、验证性因子分析第56-61页
  二、路径分析第61-63页
第五章 结果讨论与管理启示第63-68页
 第一节 结果讨论第63-64页
 第二节 营销启示第64-65页
 第三节 研究局限和展望第65-68页
  一、研究局限第65-66页
  二、研究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录第72-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方案设计及实施效果分析--以光明乳业为例
下一篇:欧盟反规避政策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