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关于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关于外汇储备的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2 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性理论分析 | 第18-28页 |
·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性的含义 | 第18页 |
·新形势下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性的理论分析与表现 | 第18-27页 |
·美国对外输出通货膨胀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 | 第18-21页 |
·汇率制度的非均衡 | 第21-22页 |
·国际储备结构非均衡 | 第22-24页 |
·国际收支调解的失衡 | 第24页 |
·各国权利义务的非均衡 | 第24-26页 |
·国际金融机构决策机制非均衡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新形势下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性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分析 | 第28-46页 |
·中国外汇储备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 第28-30页 |
·新形势下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性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 | 第30-45页 |
·全球流动性过剩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 | 第30-33页 |
·汇率制度不均衡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 第33-37页 |
·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 | 第37-39页 |
·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对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率的影响 | 第39-42页 |
·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对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的影响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新形势下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对中国外汇储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6-63页 |
·模型和数据的选取 | 第46-48页 |
·模型的选取 | 第46-47页 |
·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 第47-48页 |
·时间序列的检验 | 第48-52页 |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 第48-49页 |
·基于VAR的协整性检验 | 第49-50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50-52页 |
·VAR模型的建立 | 第52-53页 |
·VAR模型的建立 | 第52页 |
·VAR模型滞后结构的检验 | 第52-53页 |
·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对中国外汇储备影响的存在性和贡献度检验 | 第53-62页 |
·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对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的冲击 | 第53-58页 |
·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对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率的冲击 | 第58-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新形势下中国外汇储备的优化对策 | 第63-70页 |
·降低流动性从而控制外汇储备不均衡增长 | 第63-64页 |
·平稳控制流动性从而控制外汇储备不均衡增长 | 第63页 |
·控制国内已经存在的流动性 | 第63-64页 |
·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 第64-66页 |
·建立外汇储备资产结构风险与收益的测算平台 | 第64-65页 |
·调整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 第65页 |
·调整外汇储备投资结构 | 第65-66页 |
·积极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 第66页 |
·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 第66-67页 |
·优化外汇储备的投资模式 | 第67-70页 |
·变被动投资为主动投资 | 第67-68页 |
·变虚拟经济投资为实体经济投资 | 第68页 |
·变对外投资为对内投资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后记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