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导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主要思路和方法 | 第11页 |
·中国足球相关的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2 相关理论介绍 | 第14-18页 |
·寻租理论 | 第14页 |
·腐败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 第14-15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5-16页 |
·产权理论 | 第16-17页 |
·资产专用性理论 | 第17-18页 |
3 中国足球官僚体制下的利益博弈 | 第18-24页 |
·中国足球协会的官僚性质 | 第18页 |
·中国足协官员与中国足球之间的利益博弈 | 第18-23页 |
·中国足球缺乏长远规划 | 第20-21页 |
·职业联赛成为了国家队的陪衬和附属品 | 第21-22页 |
·对青少年足球极不重视 | 第22-23页 |
·与其他运动项目的比较分析 | 第23-24页 |
4 管办一体和监管缺失下的官员腐败 | 第24-32页 |
·中国足球腐败产生的条件分析 | 第24-25页 |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中的权力寻租 | 第25-29页 |
·职业俱乐部与中国足协官员之间的博弈分析 | 第27-28页 |
·中国足协官员与裁判员之间的博弈分析 | 第28-29页 |
·对博弈结果的分析 | 第29页 |
·对中国足球腐败泛滥的分析 | 第29-32页 |
·频率依赖效应与腐败 | 第29-31页 |
·运用频率依赖模型对中国足球腐败的分析 | 第31-32页 |
5 产权国有化所导致的职业联赛产权不明晰 | 第32-36页 |
·产权不明晰对中国足协的负面激励作用 | 第32-35页 |
·产权不明晰所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 | 第32-34页 |
·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使委托代理问题更加突出 | 第34页 |
·委托人的分散化也加剧了委托代理问题 | 第34-35页 |
·产权不明晰对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负面激励作用 | 第35-36页 |
·无法拥有产权使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缺乏投资的激励 | 第35页 |
·无法拥有产权使中国职业俱乐部缺乏长期发展目标,只重视短期利益 | 第35-36页 |
6 体教分离体制下的青少年足球 | 第36-38页 |
·体教分离下的人力资本专用性 | 第36-37页 |
·体教分离下的人力资本投资的高投入低产出 | 第37-38页 |
7 中国足球体制改革的措施建议 | 第38-41页 |
·去除中国足协的官僚化,使其成为一个彻底的民间组织 | 第38页 |
·下放权利,让权力分散化 | 第38页 |
·司法介入,加强监督 | 第38-39页 |
·逐步明晰产权,成立职业联盟负责联赛事务 | 第39-40页 |
·让足球回归校园,并成立业余俱乐部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