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规格化钢支撑体系的设计及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 ·建筑模板支撑体系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建筑模板支撑体系的发展 | 第12-13页 |
| ·国内建筑模板支撑体系的发展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方法和主要路线 | 第14-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2章 新型规格化钢支撑体系的应用 | 第16-35页 |
| ·模板支撑体系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 第16-19页 |
| ·木立柱支撑体系 | 第16页 |
| ·门式钢管立柱支撑体系 | 第16-17页 |
| ·碗扣式刚管立柱支撑体系 | 第17-18页 |
| ·扣件式刚管立柱支撑体系 | 第18-19页 |
| ·规格化钢支撑体系 | 第19页 |
| ·新型模板支撑体系的构成 | 第19-23页 |
| ·顶板模板支撑组合结构 | 第19-21页 |
| ·剪力墙模板支撑组合架构 | 第21-22页 |
| ·悬空梁模板支撑组合架构 | 第22-23页 |
| ·明柱模板支撑组合结构 | 第23页 |
| ·新型模板支撑体系与传统模板支撑的区别 | 第23-26页 |
| ·对现有支撑体的改进设计 | 第26-34页 |
| ·改进产品所用材料 | 第27页 |
| ·主要构件说明 | 第27-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新型支撑体系的模拟静力加载试验研究 | 第35-49页 |
| ·试验概况 | 第35-36页 |
| ·实验目的 | 第36页 |
| ·实验内容 | 第36页 |
| ·试验方案 | 第36-41页 |
| ·试验荷载 | 第36-39页 |
| ·试验终止条件 | 第39页 |
| ·测试仪器及布置方案 | 第39-41页 |
| ·实验过程 | 第41-43页 |
| ·试验数据处理分析 | 第43-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改进型模板支撑体系的工程应用研究 | 第49-66页 |
| ·工程概况 | 第49-50页 |
| ·实验条件 | 第50-51页 |
| ·试验目的 | 第51页 |
| ·试验方案 | 第51-53页 |
| ·实验内容 | 第51页 |
| ·测量方法 | 第51-52页 |
| ·测量仪表工具数量 | 第52-53页 |
| ·稳定性对比 | 第53页 |
| ·施工阶段 | 第53页 |
| ·浇筑效果对比 | 第53页 |
| ·实验过程 | 第53-55页 |
| ·实验结果 | 第55-60页 |
| ·施工速度 | 第55页 |
| ·水平位移 | 第55页 |
| ·支撑现场 | 第55页 |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5-60页 |
| ·模板支撑架计算书 | 第60-65页 |
| ·参数信息 | 第60-62页 |
| ·支撑模板的副龙骨计算 | 第62-63页 |
| ·支撑木方的主龙骨计算 | 第63-64页 |
|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 第64页 |
| ·模板支架立杆荷载标准值 | 第64-65页 |
|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第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