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1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8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8-29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9-31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29-30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30-31页 |
第2章 河北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的计算 | 第31-38页 |
·河北省社会发展概况 | 第31-32页 |
·河北省人口及经济发展状况 | 第32-33页 |
·河北省能源消耗结构及能源消耗量 | 第33-35页 |
·河北省能源消耗结构 | 第33-34页 |
·河北省能源消耗量 | 第34-35页 |
·河北省碳排放系数确定及碳排放量计算 | 第35-37页 |
·河北省碳排放系数的确定 | 第35-36页 |
·河北省碳排放量的计算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河北省碳排放量与主要影响因素间关系分析 | 第38-57页 |
·碳排放量与主要影响因素关系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38-41页 |
·简单相关系数 | 第38页 |
·偏相关系数 | 第38-39页 |
·BP 神经网络 | 第39-41页 |
·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41-45页 |
·碳排放量与主要影响因素间偏相关分析 | 第45-47页 |
·碳排放量与主要影响因素间影响力分析 | 第47-51页 |
·碳排放量与主要影响因素间影响力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碳排放量与主要影响因素间影响力分析 | 第48-50页 |
·碳排放量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 第50-51页 |
·碳排放量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51-52页 |
·碳排放与主要影响因素间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51页 |
·碳排放与主要影响因素间回归方程的检验 | 第51-52页 |
·碳排放量未来值的预测 | 第52-56页 |
·碳排放量影响因素未来值的预测 | 第52-54页 |
·碳排放量未来值的预测 | 第54-56页 |
·碳排放量与主要影响因素关系结果分析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河北省碳排放量与主要产业间的关系分析 | 第57-76页 |
·河北省产业能源消耗分析 | 第57-59页 |
·河北省产业能源消耗总量 | 第57-58页 |
·河北省产业能源消耗结构 | 第58-59页 |
·河北省产业碳排放量分析 | 第59-63页 |
·河北省碳排放总量分析 | 第59-60页 |
·河北省碳排放总量结构分析 | 第60-61页 |
·河北省单位产值的碳排放分析 | 第61-63页 |
·河北省碳排放总量变动影响因素分析 | 第63-67页 |
·碳排放总量变动分析 | 第63-64页 |
·各产业产值变动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分析 | 第64页 |
·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变动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分析 | 第64-65页 |
·综合因素变动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分析 | 第65页 |
·河北省三次产业碳排放总量变动影响分析 | 第65-66页 |
·河北省主要产业碳排放总量变动影响分析 | 第66-67页 |
·河北省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变动影响因素分析 | 第67-71页 |
·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变动分析 | 第67-68页 |
·产业结构变动对单位产值碳排放量的影响分析 | 第68页 |
·产业单位产值碳排放变动对总单位产值碳排放量的影响分析 | 第68-69页 |
·综合因素变动对单位产值碳排放量的影响分析 | 第69-70页 |
·河北省三次产业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变动影响分析 | 第70页 |
·河北省主要产业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变动影响分析 | 第70-71页 |
·河北省碳排放量分担率和拉动率分析 | 第71-75页 |
·碳排放量的分担担率的定义 | 第72页 |
·碳排放量的拉动率的定义 | 第72页 |
·河北省三次产业碳排放量的分担率和拉动率分析 | 第72-73页 |
·河北省主要产业碳排放量的的分担率和拉动率分析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河北省碳排放量与工业内各行业间的关系分析 | 第76-107页 |
·河北省工业发展状况 | 第76-79页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分析 | 第79-85页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分析 | 第79-81页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量分析 | 第81-83页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结构分析 | 第83-85页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强度分析 | 第85-90页 |
·单位职工人数碳排放量分析 | 第85-87页 |
·单位总产值碳排放量分析 | 第87-88页 |
·单位利润碳排放量分析 | 第88-90页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强度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90-97页 |
·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 | 第90-92页 |
·碳排放强度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92-97页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综合评价 | 第97-101页 |
·碳排放强度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98页 |
·碳排放强度综合评价 | 第98-100页 |
·碳排放强度综合评价结果的应用 | 第100-101页 |
·河北省碳排放地区分布分析 | 第101-106页 |
·各市能源消耗情况及碳排放量分析 | 第101-105页 |
·各市碳排放强度分析 | 第105-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6章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策略 | 第107-117页 |
·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 第107-109页 |
·三次产业碳排放分析 | 第107-108页 |
·三次产业调整与优化策略 | 第108-109页 |
·河北省第一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 第109-110页 |
·努力发展绿色农业 | 第109-110页 |
·大力发展林业 | 第110页 |
·河北省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 第110-113页 |
·第二产业碳排放分析 | 第110-111页 |
·规模以上工业碳排放分析 | 第111-112页 |
·工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 第112-113页 |
·河北省第三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 第113-115页 |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 第113-114页 |
·全力发展旅游产业 | 第114-115页 |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机制 | 第115-116页 |
·建立碳交易市场 | 第115-116页 |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 | 第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结论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作者简介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