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1章 通缉的涵义及意义 | 第10-18页 |
·通缉的涵义 | 第10-15页 |
·通缉的概念 | 第10-11页 |
·通缉的性质 | 第11-12页 |
·通缉与相关侦查措施的关系 | 第12-15页 |
·通缉的意义 | 第15-18页 |
·有利于及时抓获在逃人员,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 | 第15-16页 |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提高侦查效率 | 第16页 |
·有效预防犯罪,维护社会安定 | 第16-18页 |
第2章 我国通缉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28页 |
·通缉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8-20页 |
·通缉的主体和对象 | 第18-19页 |
·通缉的发布与撤销 | 第19页 |
·通缉的级别体系 | 第19-20页 |
·悬赏通缉 | 第20页 |
·我国通缉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0-28页 |
·缺乏司法审查,正当程序缺失 | 第21-22页 |
·通缉主体不明确 | 第22页 |
·启动标准模糊 | 第22-23页 |
·通缉令的发布、撤销有待规范 | 第23-24页 |
·悬赏通缉的实行缺乏法律依据 | 第24-26页 |
·对被错误通缉者的救济不到位 | 第26-28页 |
第3章 我国通缉制度的完善 | 第28-38页 |
·实行司法令状制度 | 第28-29页 |
·完善启动标准 | 第29-30页 |
·扩大通缉的对象 | 第30页 |
·明确实施主体 | 第30-31页 |
·明确发布方式及其范围 | 第31-32页 |
·建立通缉撤销机制 | 第32-33页 |
·建立通缉救济机制 | 第33-34页 |
·建立悬赏通缉制度 | 第34-37页 |
·规定悬赏通缉的范围 | 第34-35页 |
·建立悬赏通缉经费制度 | 第35页 |
·明确悬赏的金额标准、发放原则 | 第35-36页 |
·加强对举报者权益的保障 | 第36-37页 |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