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群众路线视野下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互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第1章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历程 | 第12-18页 |
| ·萌芽阶段(1995 年—2001 年) | 第16页 |
| ·确立阶段(2002 年—2005 年) | 第16页 |
| ·推行阶段(2006 年至今) | 第16-18页 |
| 第2章 :大学生村官与村民良性互动的主要障碍 | 第18-23页 |
| ·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相互认同问题 | 第18-19页 |
| ·大学生村官对村民缺乏了解 | 第18页 |
| ·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缺乏信任 | 第18-19页 |
| ·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相互沟通问题 | 第19-20页 |
| ·大学生村官沟通方式的失误 | 第19-20页 |
| ·村民难以真正融入沟通 | 第20页 |
| ·大学生村官和村民的扎根差异问题 | 第20-21页 |
| ·大学生村官缺乏长期服务农民的规划 | 第20-21页 |
| ·村民中浓厚的乡土气息 | 第21页 |
| ·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文化差异问题 | 第21-23页 |
| ·大学生村官文化程度较高 | 第21-22页 |
| ·村民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 第22-23页 |
| 第3章 :大学生村官与村民良性互动的思想基础 | 第23-35页 |
| ·理解群众和干部,正确进行角色定位 | 第23-28页 |
| ·群众的内涵和作用 | 第23-25页 |
| ·干部的内涵和作用 | 第25-26页 |
| ·干群关系 | 第26-28页 |
| ·坚持群众路线,提高信任度 | 第28-31页 |
|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 第28-30页 |
| ·依靠群众,村官引导与村民主动相结合 | 第30页 |
|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 第30-31页 |
|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第31-35页 |
| ·推动经济发展,引领村民致富 | 第31-32页 |
| ·发展农村文化,营造文明村风 | 第32-33页 |
| ·加强普法教育,普及民主政治 | 第33-35页 |
| 第4章 :大学生村官与村民良性互动的主要机制 | 第35-41页 |
| ·建立健全选拔聘用机制 | 第35-36页 |
| ·了解选聘需求 | 第35页 |
| ·严格选聘标准 | 第35页 |
| ·完善选聘流程和方法 | 第35-36页 |
| ·建立健全管理培训机制 | 第36页 |
| ·建立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 | 第36页 |
| ·建立分类培训制度 | 第36页 |
| ·建立课题培训制度 | 第36页 |
| ·建立健全监督考评机制 | 第36-37页 |
| ·成立专门的监督考评机构 | 第36-37页 |
| ·引入多元监督考评主体和内容 | 第37页 |
| ·立足法制建设 | 第37页 |
| ·注重监督考评结果运用 | 第37页 |
| ·建立健全沟通交流机制 | 第37-38页 |
| ·座谈会 | 第38页 |
| ·信息专栏 | 第38页 |
| ·发挥团工委作用 | 第38页 |
| ·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 | 第38-41页 |
| ·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身份问题 | 第38-39页 |
| ·加大财政支持 | 第39页 |
| ·精神激励到位 | 第39页 |
| ·完善大学生村官流动导向机制 | 第39-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