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4页 |
·绿色能源与燃料电池 | 第10-12页 |
·绿色能源 | 第10-11页 |
·燃料电池 | 第11-12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第12-17页 |
·PEMFC的原理 | 第12-13页 |
·PEMFC发展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膜微结构调控与阻醇特性强化 | 第17-20页 |
·甲醇渗透机理 | 第17页 |
·表面结构调控 | 第17-18页 |
·主体结构调控 | 第18-20页 |
·膜微结构调控与质子传递特性调控 | 第20-27页 |
·质子传递机理 | 第20-21页 |
·质子传递通道构建 | 第21-24页 |
·质子传递位点优化 | 第24-26页 |
·保水特性优化 | 第26-27页 |
·生物启发与质子交换膜传递特性强化 | 第27-32页 |
·生物黏合 | 第28-29页 |
·植物保水 | 第29-30页 |
·细胞膜质子传递 | 第30-32页 |
·论文选题与主要研究思路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4-41页 |
·膜的制备 | 第34-3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4-35页 |
·实验设备 | 第35页 |
·膜的表征 | 第35-38页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35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 第35-36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6页 |
·BET比表面积 | 第36页 |
·扫描电镜(SEM)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 第36页 |
·Zeta 电位 | 第36页 |
·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DSC) | 第36-37页 |
·广角X射线衍射(XRD)和小角X射线衍射(SAXS) | 第37页 |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 | 第37-38页 |
·吸水率和溶胀度 | 第38页 |
·离子交换容量(IEC) | 第38页 |
·甲醇渗透率测试 | 第38-39页 |
·质子传导率和电池性能测试 | 第39-40页 |
·膜综合性能评价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膜表面结构调控与阻醇特性强化 | 第41-52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多巴胺改性Nafion膜的制备 | 第42页 |
·膜表面改性 | 第42-45页 |
·膜微观结构 | 第45-47页 |
·多巴胺pH值对改性膜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多巴胺反应时间对改性膜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多巴胺浓度对改性膜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第四章 膜主体微结构调控与阻醇特性强化 | 第52-67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杂化膜的制备 | 第53-54页 |
·杂化亚微球的合成 | 第53-54页 |
·杂化膜的制备 | 第54页 |
·杂化亚微球的表征 | 第54-57页 |
·杂化膜的结构表征与物理化学性质 | 第57-60页 |
·杂化膜的微观结构 | 第57-58页 |
·杂化膜的物理化学特性 | 第58-60页 |
·膜自由体积特性调控与阻醇性能研究 | 第60-64页 |
·自由体积特性 | 第60-62页 |
·膜的吸水溶胀特性 | 第62-63页 |
·膜阻醇特性 | 第63-64页 |
·得失质子能力分析和膜质子传导特性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第五章 质子传递通道构建与质子传递特性强化 | 第67-81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CS/PTNT杂化膜的制备 | 第68-69页 |
·磷酸改性钛纳米管的制备 | 第68页 |
·CS/PTNT杂化膜的制备 | 第68-69页 |
·PTNTs的表征 | 第69-71页 |
·CS/PTNT杂化膜的表征 | 第71-72页 |
·膜微观结构分析 | 第72-73页 |
·CS/PTNT杂化膜质子传递特性分析 | 第73-79页 |
·磷酸化试剂的影响 | 第73-76页 |
·磷酸化时间的影响 | 第76-78页 |
·PTNTs填充量对膜性能的影响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第六章 保水能力调控与质子传递特性强化 | 第81-96页 |
·引言 | 第81-82页 |
·CS/PMC复合的制备 | 第82-83页 |
·高分子微囊(PMCs)的制备 | 第82页 |
·杂化膜的制备 | 第82-83页 |
·PMCs的表征 | 第83-85页 |
·膜结构表征与物理化学性质 | 第85-87页 |
·膜的微观结构 | 第85-86页 |
·膜的自由体积特性 | 第86-87页 |
·高分子微囊和膜的吸水率和水状态 | 第87-92页 |
·高分子微囊和膜的吸水率 | 第87-88页 |
·高分子微囊和膜的水状态 | 第88-90页 |
·高分子微囊和膜的失水率和持水率 | 第90-92页 |
·膜质子传递特性研究 | 第92-95页 |
·结论 | 第95-96页 |
第七章 质子载体仿生设计与质子传递特性强化 | 第96-115页 |
·引言 | 第96-97页 |
·咪唑微囊和复合膜的制备 | 第97-98页 |
·咪唑微囊的制备 | 第97页 |
·磺化聚醚醚酮的制备 | 第97页 |
·复合膜的制备 | 第97-98页 |
·咪唑微囊的表征 | 第98-100页 |
·膜的物理化学特性分析 | 第100-102页 |
·膜的FESEM结果 | 第100页 |
·膜的FTIR结果 | 第100-101页 |
·膜的DSC结果 | 第101页 |
·膜的SAXS结果 | 第101-102页 |
·咪唑微囊和膜的保水特性研究 | 第102-108页 |
·咪唑微囊和膜的吸水率及水状态 | 第102-104页 |
·咪唑微囊和膜的失水率 | 第104-106页 |
·咪唑微囊和膜的持水率 | 第106-108页 |
·膜质子传递特性研究和电池性能分析 | 第108-112页 |
·膜CO_2/CH_4分离性能研究 | 第112-113页 |
·结论 | 第113-115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8页 |
·结论 | 第115-116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16-117页 |
·研究展望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3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33-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