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商品粮主产区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对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17页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目的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1-14页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1-13页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第13-14页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4-16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论文创新点第16页
   ·研究范畴确定第16-17页
2 相关理论综析第17-23页
   ·相关概念内涵的界定第17-21页
     ·商品粮主产区的特征和地位第17-18页
     ·农村公共品的内涵第18-20页
     ·农村公共品的分类第20-21页
   ·相关理论基础第21-23页
     ·“外部性”理论第21页
     ·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品供给模型理论第21-23页
3 商品粮主产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制度演变及现状第23-31页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演变第23-26页
     ·人民公社时期第23-24页
     ·“家庭联产承包制”时期第24-25页
     ·农业税改革之后第25-26页
   ·商品粮主产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第26-28页
     ·“生产型”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第27页
     ·“生活型”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第27-28页
   ·商品粮主产区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供给总量小于需求总量第28-29页
     ·供给效率低下第29页
     ·商品粮主产区经济发展落后第29页
     ·缺乏针对商品粮主产区的财政补偿政策第29-30页
     ·缺乏农村公共资源的监督机制第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4 商品粮主产区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的根源剖析第31-39页
   ·商品粮主产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相关利益群体第31-34页
     ·商品粮生产的外部性第31-32页
     ·商品粮主产区农村公共品的直接受益群体第32-33页
     ·商品粮主产区农村公共品的间接受益群体第33-34页
   ·商品粮主产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矛盾的理论分析第34-38页
     ·两个相关的理论模型第34-35页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农村公共品供给矛盾的内在逻辑第35-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5 商品粮主产区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选择分析第39-47页
   ·商品粮主产区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选择依据第39-41页
     ·政府公共资源配置优化第39-40页
     ·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第40-41页
   ·对商品粮主产区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选择的案例分析第41-46页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41页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阶段的模糊评价第41-42页
     ·模型结果分析第42-44页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选择第44-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6 商品粮主产区农村公共品供给补偿机制分析第47-54页
   ·商品粮生产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检验第47-49页
     ·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第47-48页
     ·样本选取第48页
     ·数据处理第48页
     ·模型计算及结果检验第48-49页
     ·模型结果分析第49页
   ·商品粮主产区农村公共品供给补偿政策依据第49-50页
   ·商品粮主产区农村公共品供给补偿政策目标第50-52页
     ·以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第51页
     ·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第51-52页
   ·商品粮主产区农村公共品供给补偿机制重构第52-53页
     ·中央政府主导的多元化供给主体第52页
     ·基于产区比较优势的供给结构调整第52页
     ·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农村公共品供给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7 商品粮主产区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对策建议第54-59页
   ·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第54-55页
     ·消除城乡差别的户籍制度第54页
     ·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第54-55页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第55页
   ·规范各级政府的政府规制第55-56页
     ·平衡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第55-56页
     ·精简政府管理结构第56页
     ·加强政府监管和监督机制的建设第56页
     ·完善农户需求表达机制第56页
   ·完善商品粮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第56-57页
     ·持续加强现有的商品粮补贴力度第56-57页
     ·倡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第57页
     ·拓宽原有的商品粮主产区政策支持思路第57页
   ·加强“软性”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第57-58页
     ·完善农村公共品供给法律法规体系第57-58页
     ·加强产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第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威海市农产品协会行业自律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