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跳戏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绪论 | 第8-12页 |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 第1章 生存环境概述 | 第12-19页 |
| ·自然地理环境 | 第13-14页 |
| ·文化生态环境 | 第14-19页 |
| 第2章 合阳跳戏概貌 | 第19-39页 |
| ·历史源流 | 第19-28页 |
| ·跳戏考源 | 第19-27页 |
| ·跳戏的兴衰历程 | 第27-28页 |
| ·民俗活动背景 | 第28-30页 |
| ·民俗活动程序 | 第30-36页 |
| ·打旦子 | 第31页 |
| ·镇穷鬼 | 第31页 |
| ·广场跳 | 第31-32页 |
| ·上台跳 | 第32-36页 |
| ·剧目类型 | 第36-39页 |
| ·武戏 | 第36-38页 |
| ·文戏 | 第38-39页 |
| 第3章 艺术形态 | 第39-73页 |
| ·视觉语言形态 | 第39-48页 |
| ·妆容服饰 | 第39-40页 |
| ·表演动作 | 第40-48页 |
| ·听觉语言形态 | 第48-73页 |
| ·念腔 | 第48-58页 |
| ·伴奏 | 第58-73页 |
| 第4章 生存现状与保护 | 第73-81页 |
| ·生存现状 | 第73-74页 |
| ·保护与发展 | 第74-77页 |
| ·传承人的视角 | 第74-75页 |
| ·政府工作人员的视角 | 第75-76页 |
| ·研究者的视角 | 第76-77页 |
| ·采风随感 | 第77-81页 |
| 结语 | 第81-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附录 | 第88-104页 |
| 致谢 | 第104-10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105页 |